【CLECSS 1237】专访祁达 – 从华政到君合合伙人 (CLECSS 2017十大杰青访谈)

时间:05月23日
来源:CLECSS
作者:CLECSS

引言

【CLECSS 1217】《CLECSS 2017十大杰青评选结果》公布后,今年的CLECSS十位杰青引起法律界广泛关注。今天我们找来今年第二位CLECSS十大杰青祁达接受我们访谈。祁律师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后,先后在不同的顶级内所工作。在争议和合规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祁律师今天我们看看祁律师怎样凭着多年来的努力,在君合成功做上合伙人。

《专访CLECSS 2017十大杰青祁达 -从华政到君合合伙人》

访谈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受访者:祁达,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主要执业领域为争议解决和合规。

1.华东政法毕业后,你一直从事律师工作。相信跟你同期毕业的同学或朋友过去十年转行的不少,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是什么原因让你在律师行业坚持那么久?

坚持这么久的关键原因是除了做律师之外,其他什么都不会(笑)。

言归正传,我觉得自己选择这一个行业,主要是源于自己的兴趣,也是源于对自身的了解和认识。我在高中报考大学专业时选择的全部都是法律专业,大学阶段也非常积极的参与法律实践,有机会就去不同的律师事务所/司法部门实习,了解不同律师事务所/司法部门的运作方式和不同法律工作者的工作方式,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判断自己是不是适合从事律师这样一个职业,以及适合在什么样的律师事务所从事律师职业。后来想想,这些经历也成了自己在目前平台坚持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

回头看,我不敢说自己从事律师行业的决心从来没有动摇过。从事律师行业,尤其是刚开始的几年,我觉得是非常艰难的。记得有朋友曾跟我讲过他做律师的体验:“律师职业,做诉讼心累,做非诉讼身累”。现在回想来看,不论诉讼非诉,都极其劳心劳力。尤其是刚开始的几年,很多时候你需要在没有任何支持的情况下独自面对各种难题。晦涩难懂的法律文件、摸不着头脑的法律研究、无从着手的法律分析、提笔生涩的英文邮件等等,不一而足。但是回头想想,“困心横虑,正是磨练之时”。生平有所长进,大抵都在艰难困苦之时。大部分的律师能力,都要经历不断的打磨、回炉、锻造,才能逐渐培养形成。所以坚持的一个办法,就是内心把每个工作任务都当做对自己的挑战。这一关你过了,能力升一级,再接着过下一关;过不了,仔细反省总结,耐心找出问题,积累经验继续再战,直到解决问题为止。这些培养起来的能力不会随着你是否继续从事律师职业而发生变化,而是让你终身受用,这也是坚持的意义所在。

过去十年其实身边的同学和朋友转行的不在少数,并且有很多人的转行可以说非常成功,有从律师到公司一路做到法务总监的,也有跨行业从事投资类业务,甚至还有一些转行做管理已经做到了上市公司的CEO,这些例子可谓不胜枚举。人各有志,每个职业所能赋予人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是迥然不同的,就像有的人立志想成为法官/检察官,有的人立志想要做公司法务总监一样。我很庆幸自己能在君合这样一个平台走到今天。君合的风格内敛沉稳、大气包容,非常适合想做律师的年轻法律人。有位多年前离职的同事曾经跟我提到他对君合的感受:“君合是一个可以把人变好的地方。”我个人也深以为然。

2.你现在主要领域为争议解决和合规,可以分享一下其中的有趣的经验/故事吗?

有趣的经验/故事非常多,下面我可以介绍下我对这两块业务的一些观察和体会:

争议解决业务算是律师的传统业务,我记得自己在刚入行的时候,还是有一些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以“不做诉讼业务”来自诩的,但是我相信现在这样的情况应该是不多见了。在很多红圈所和综合性大所,诉讼业务占整体业务创收比例持续增长,在有些所已经占到了将近三分之一的比例,并且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这块业务讲究的是“厚积薄发”,早年有位合伙人跟我讲过:“做诉讼律师有点像做股票,做的好一定是做长线。”可能相对于其他业务领域的律师职业,诉讼律师的成长期间会相对比较长,也可能会相对比较曲折。举例而言,在某些非诉领域,有很多年轻律师可以非常快的独立带团队带项目;但是,在诉讼领域此类例子却相对不多见。这一方面是因为诉讼案件中客户对律师的个人信赖属性更高,另一方面也是诉讼对律师本身的综合要求更多。除了做好诉讼文本工作,诉讼律师还需要掌握开庭技巧、沟通技巧、具备良好的临场反应、出众的表达能力等等,而这些能力都要经过大量的、反复的实战演练来进行培养。我有一位曾担任过法官的同事讲过,他最多的时候一年要审理三百多个案子,做梦都做到自己在开庭。也只有在这种类似的“浸润式”环境下,律师的执业能力才可能迅速提高。

另外,和很多人的理解不同,诉讼律师的书面工作其实并不比非诉律师来的少。我本人这些年处理了很多投资和股权类的诉讼仲裁案件,每个案件,在表面的开庭工作之外,背后都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案头工作。具体到庭审中的答辩意见、质证意见、向对方或证人的发问、辩论意见等等,我们背后都会反复斟酌推演,多次修改后再形成书面纲要(姑且可称之为律师的“剧本”),然后再在庭审中根据现场情况充分发挥,也因此多次获得法官/仲裁员的当面夸奖。当事人看到的是律师在现场滔滔不绝,其实背后大量的准备工作,可能已经数倍于庭审现场的内容。

我个人还从事合规业务,最早源于多年前某跨国企业在华的商业贿赂调查。早年我主要从事的是反腐/反商业贿赂调查,最多的时候一年要和十多个不同省市的政府执法部门打交道,后来扩展到反垄断执法调查,近年来又逐渐拓展到环境/数据合规等新兴领域,工作内容也从以前的内部或外部调查,逐渐延伸到针对企业合规要求而进行的一整套合规体系的建立,包括企业内部应对政府突击检查的机制、合规手册的制定和完善、收购兼并过程中的合规尽职调查等等。我注意到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是,国内目前从事合规业务的律师(尤其是中资所律师),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诉讼律师出身。我想,这可能一方面是源于诉讼律师常年和法院/政府部门打交道,另一方面在调查中比较善于向被访谈人进行发问和取证有关。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诉讼律师从事合规业务还是有先天优势的,两者在很多方面还能有效的进行互补。

3.你做了合伙人一年多,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这个阶段跟以前资深律师时有什么不同吗?

有很大的不同。以前做资深律师的时候主要是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导向。现在成为合伙人之后,除了完成工作任务之外,还要参与开发、人事、管理等各个方面。我很庆幸自己在君合这个平台上,可以体会到很多合伙制的精髓,这也是在资深律师这个层面所无法看到的。随着对行业体验的不断深入,越能理解“合伙制”和“合伙人”的真正意义所在,我想,这也正是律师职业的魅力所在吧。

4.你同时担任上海律协的反垄断委员会副主任以及华政兼职教授和硕士生导师等社会工作。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这些社会工作为你带来怎样的体会?

我本人其实没有特别刻意的去争取这些社会职务,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机缘巧合,但是只要有机会我非常乐意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也会去学校讲课,分享一些律师执业心得和实务经验,这些事情本身不会对律师业务产生直接价值,但我本人觉得很有意义。我记得自己当年做学生的时候,非常希望能有过来人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一些辅导,但事实上并没有很多这样的机会。如今自己执业多年,也有一些感悟和体会,我也非常愿意和比我年轻的人进行分享。我觉得人生不应该过于功利,很多时候,那些在旁人看来无利益的事就是如此,你用心做了,它就有可能潜伏在你的生命里,不动声色的帮助你成长,就像CLECSS这个组织一样。

5.你长远的人生理想是什么?

我不敢说自己有什么特别长远的人生理想,所谓“将来不迎,当下不杂,过往不念”,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做好眼下的每一件事,可能就是最好的人生理想。但是,“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如果你内心真有一个远大的理想,最好的办法可能就是深埋心底,用自己的努力、智慧和决心去一一实现这些理想,不负韶华不负心,不负青春不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