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共有1494篇文章

【CLECSS 254】找呀找呀找Mentor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今天CLECSS很高兴收到美国哈佛法学院LLM 毕业的果子投稿,文中描述她在职业生涯找Mentor 的故事。大家也可以翻看【CLECSS 45】《法律人才培养》,跟这篇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果子,Harvard Law School LLM’14文章:《找呀找呀找Mentor》当我开始人生中第一份正式工作的第一天,我接到HR姐姐的电邮,通知我“你的mentor是某某律师”。从来没在律所工作过的我在心中默念,什么叫mentor啊,真是高大上。合伙人说mentor主要的作用是带着我熟悉环境,吃吃玩玩。当然这是他的玩笑话。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渐渐体会到什么是mentor。也许在中国的语境里,没有人认真地定义过这个角色,甚至被分配了mentor角色的人也甚少系统地思考它的含义。作为一颗多愁善感爱思考也爱写作的职场小土豆,经历过合拍的不合拍的欣赏我的鄙视我的正式的与非正式的mentor-mentee relationship,恰好最近看到几篇探讨类似话题触动我心的文章,也就随便抒发些自己的看法。我很感激职场生涯中的第一位正式mentor是欣赏我、爱沟通,促使我进步的好senior,以致我们最后建立了绝对的mutual trust & support。这其间我在他的教导和带领下共同“战斗”,一起分享过成功、受到夸赞的喜悦,也一起经历过迷茫和低谷,但也正是穿越了这样的同甘共苦才凝成了深深的战友情。即便这些事已过去良久,直至今天,我想起他的第一印象就是“walk me through”的好上司。他的带领促使我进步,让我觉得做他的junior是一件幸运的事,每完成一件assignment都期盼着下一件,所以,我们之间的mentor-mentee关系是优质的。这种互相支持和共同进步的优质mentoring关系,我想,不光是源自于他的责任感,更是来源于对他人闪光点的敏感与欣赏;对新人的同理心;以及乐于交流及包容的品格。在我还是个新人时,我的这位mentor不仅积极地给我找活做,且每当我完成一件任务时都毫不吝溢美之词(这是他对待每一位新人的特点),总是会大方地夸奖你“brilliant!”, “fantastic!”等等。尽管我和另外一位junior讨论起来都很坦诚地认为也许我们并不似他夸奖的那般brilliant,但我们都由衷地感激他及时的肯定,而这样的肯定也是我们提升自信,对工作越来越热爱和期待的原因。因为,作为新人,对团队还不熟知,对自己的定位也无所适从,自我认知的唯一标准即是别人的评价。如果mentor善于发现mentee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甚至是帮助其扬长避短,mentee收到这feedback后就更容易建立自信,找到自己的位置,更易融入新团队。我还记得,有次帮这位mentor做完一项client matter且他比较满意,他居然大方地带我去参加了和一个business contact的lunch meeting, 把我介绍给business partner时夸奖我说这是我的trainee, she is excellent。也许他已经不记得这件小事,也许他当时也就是完成他作为mentor 带我“吃吃玩玩”的义务并进行了礼节性的介绍,但这个举动对当时还是新人的我仍有很大的触动。因为,这样的举动对我来讲不仅是正式的肯定,而且让我感觉他已把我看作是团队的一员,是“自己人”,给我传递的是“我们一起做事业”的潜在信息。在这样的潜意识的影响下,我在之后的工作中也更加充满主观能动性,对我的mentor不仅更加尊重,也充满绝对的信任与忠诚。在我的第一份工作经验里,除了存在这位“名正言顺”也绝对实至名归的mentor,还有一位self-appointed de facto mentor。他当时算是中层级别的律师,所里还没有给他指定受他调教的mentee,但这位充满侠义精神的仁兄,因着一些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情怀,总是以天下为己任地观察、关心周围的新人遇到了什么问题,并且乐于在新人自己都还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的情况下伸出大手拉他/她一把。所以,即便我们从来没有说过“嘿,你是我的mentor!”或“我是你mentee”这样的话,他对小辈们发自内心的关心及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之路已让彼此心照不宣。一边工作学习一边思考总结,一路走来,我很清楚好mentor对好律师养成的重要性。特别是作为诉讼律师,师傅带徒弟这老行规还是最管用的。在美国念LLM时,我曾经问过一个得益于好mentor的老师,怎样从茫茫人海中identify真正的mentor? 我之前是因为幸运碰上了好师傅,但如果需要挑选环境而好师傅成为抉择的重要因素之时,怎样能辨别出好mentor人选呢?也许你已经猜出来,老师根本没法给你一个确定的答案。事实上,即便你咨询任何一个仰慕的所谓“成功”人士的秘诀,大多数时候是无解。这并非他们吝于分享,而是,每个人到达今天所在的位置,都充满了太多的偶然、变数以及个体特征。若你问Professor Laurence Tribe是怎样从一个数学专业的学生成为美国当代宪法学泰斗,他会耸耸肩,告诉你他当时也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且对哈佛的好感多于耶鲁,所以从法学院毕业后就留在了哈佛教书,又因为正好Harvard Square一家名为Grendel’s Den的小酒馆与教会有了争执想寻求法律援助,他认为还挺有意思的就参与了该案,结果该案一直打到了最高法院,Professor Tribe代表小酒馆,依据对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宗教自由且独立)富有创意的解释在美国最高法院赢得了该案(直至今日,他仍是该小酒馆的座上宾,享用free drink),一炮而红,后来找他代理的类似宪法案例越来越多,他就干脆专攻宪法,他又善于总结,用他数学的思维构建宪法理论独树一帜,一步一步就到达了今天所在的地位。我也听过中金一个女高管分享她是怎样到达资产管理事业的巅峰,其实也是当年糊里糊涂跟着在耶鲁读博士的老公去了美国,实在没有别的选择,就顺理成章地拿了奖学金在耶鲁念了MBA,日子一天一天地过,水到渠成,也就有了今天。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听过很多很多我们眼中的“牛人”的分享,我总是会很关注他们是怎样做到让自己“发光”的事情。最后的“结论”可以分享给大家——真正牛的人其实都没有步步为营地规划自己的人生,或为自己的计划有否实现而患得患失。他们的人生和我们一样,充满了跌宕起伏。他们的成功,都是在各种偶然、机遇,与自己的才华合力下形成的结晶。所以,只要我们安然地把握当下,用心做好自己喜欢做与善于做的事情,the rest will take care of itself 。上面一段是题外话。言归正传,我就mentor问题询问的这位老师告诉我们,她也是偶然遇见对她影响重大的mentor,至于怎样“遇见”,这是不可控的。但她唯一能给我们的告诫是,有些极度聪明的人或是有潜力成为我们mentor的人也许并不高调,大多数人其实是“低调地华丽着”,他/她也许还相对害羞,不善交际,更多的时候并不是在高谈阔论,而是远离人群默默钻研。我们老是期待有“伯乐”发现自己,但幸许我自己也应该独具慧眼去发现“伯乐”。一旦发现有低调的天才在周围,我们也许该本着三顾茅庐的精神主动出击,力劝未来的伯乐出山好好栽培自己这颗职场土豆。那又该怎样辨别真正的mentor呢?结合我自己的反思与最近看到的两篇深有共鸣的文章,我有这样一些拙见:首先,mentor(导师)与manager(管理者)有着质的区别。Manager是为公司工作,对老板负责;而Mentor 是为团队工作,是对每一个团队成员负责。引用相关文章的英文原文:“Being mentored feels less like work than being managed and makes the day a learning experience for both parties. Being managed feels more like being parented and creates an environment of monitoring and supervision vs engagement, collaboration and trust.” 由于两者的角色定位不一样,manager的核心要务是确保下级服从上级,各司其职以完成任务;mentor的精髓在于与mentee建立合作与信任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Mentor当然也关心公司业务,也要向老板负责,但同时也关心mentee在团队中的成长。简而言之,manager与employee之间是领导与服从的上下级关系;mentor与mentee之间是启迪、榜样与学习的关系,除了领导与服从以外,多了合作与彼此的信任,也多了对个人的关怀。(原文见:https://www.linkedin.com/pulse/manager-vs-mentor-keith-bailly。其次,好的mentor不会绝对地“倚老卖倚”,仅仗着自己层级高或经验丰富就拒绝聆听不一样的声音。Andy Molinsky发表在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上的短文“Being Experienced Does Not Automatically Make You A Great Mentor”认为, “experience can hold others back, or else it can lead to negative results and frustrating relationships”。诚然,被选为mentor的人总是经验较为丰富的,但经验丰富有时也会成为累赘,因为这样的人也许早就忘记(或选择忘记)他们当初是如何开始以及如何在新的环境里惶惶然不知所措。因此,好mentor一定不是带着“职场精英”面具高高在上的人,他一定是有人情味、关心他人且有同理心的人。尽管高度专业化的环境标榜不带感情的工作,健康、持久的mentor-mentee关系却需要“感性”的滋润。也即,mentor要有“人情味”才可能拥有这角色的精髓。引用Molinsky在上述文章中的观点:“People can really struggle when trying to master new skills. They can feel anxious, self-conscious, embarrassed, and even frustrated and angry. It can take a delicate touch and keen insight to give the right advice, intervene in a timely manner, offer the right words of wisdom and encouragement, and really understand how to nurture a trainee’s sense of confidence. But if you haven’t been there in a while and you can’t empathize with your trainees’ experience, you can miss this emotional side of skill building, which is a critical part of the process.”除却同理心,Molinsky还进一步论证理想的mentor应是勇于在mentee前暴露自己弱点的领袖,因为,当年轻mentee明白自己仰望的领袖也有脆弱和不擅长的一面,他们会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面临的困难,也更易与mentor建立信任的联结点。激烈的市场竞争总是要求我们带上厚厚的面具,千人一面,好像不带任何感情地工作即是市场需要的“高度职业化”。但是,即便是最微妙的职场关系归根结底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天性是带有感情的,是需要交流和互相支持的。若某个环境或团队抵制交流,抵制在内部建立扶持和信任的关系,也许在短时间内能达到最大的产出,但确是不利于长久、可持续发展的,因为抵制交流和信任违背了最基本的人的特性。从Molinsky的文章中看,讲述优秀mentor特质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有:empathize, connect, appreciate等等,无一不折射着感情的色彩。读到这里,也许您会说,这样的mentor哪里有啊,如果一定要和这样的人一起工作,那岂不是没法工作了?现实中,也许完全符合Molinsky描述的理想mentor的人凤毛麟角,但还是存在大方向上符合要求的好senior。比如我在上文讲述到的自己一起工作过的两位好mentor,他们也不是百分百符合,我们之间的合作也有过这样那样的小摩擦。但是,因为他们与我已建立了互相信任和支持的关系,也愿意聆听不同声音,乐于反思总结,这些小摩擦的解决反而让我们的战友情谊更加牢固。另外,别忘了人无完人。就像没有天生的 “super junior” (“超级下属”),也没有天然养成的super mentor。Mentor也有一个自我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所以,如果我们已经拥有大致合拍,脑电波大致调频在一个波段的好上司,那也用宽阔的心胸包容他的不足,与他共同成长吧。Andy Molinsky, “Being Experienced Does Not Automatically Make You A Great Mentor”: https://hbr.org/2015/01/being-experienced-doesnt-automatically-make-you-a-great-mentor# 【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谢谢各位!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 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253】年轻律师身在福中不知福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谢谢各位!】(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很多时候,大家常会听见年轻律师埋怨工作辛苦,工资低(至少是每小时平均工资低),不知道什么时候熬出头来。眼见要省钱结婚,要买婚房,心里着急得很。昨天我在香港坐在快餐店里,看见那些快餐店的员工的也赚一万多港币一个月,心里想,那可能跟一些年轻律师/实习律师的工资差不多。我看见那些快餐店的员工作得那么辛苦,可能一辈子就是这样,突然间觉得其实我们律师其实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是学习的机会即使是一样的工资,但大家眼前的机会就很不一样。快餐店员工的工作知识和技巧不会随着工作几年有大幅度提升。但是年轻律师在律所里面其实就是一个磨练自己的机会。每次面对一个困难,你熬过了就好,就学到东西。这种学习机会,并不是一般人都能拿到的,很多人一辈子都在做重重复复的事情,其实他们的失落感比你还大。不过他们因为生活也迫于无奈。换句话说,其实你在律所投资年也在学习,不要你交学费其实已经很好,所以即使工资低一点也没有好埋怨。你拥有未来一个快餐店员工,他最后可能就是从普通员工,升到做店长。最后也就从一个30平米的房子,搬去一个60平米的房子。但是律师就很不一样,只要你想,我们潜在的发展空间无限。你能想出来的,就有可能做得到。几年后,工资会快速上涨,那时候,可以考虑自己开律所,或留在律所做合伙人或Counsel,又或去公司做法务总监。总言之,那时候的机会会很多,你要是想做一个年赚几千万的合伙人,就辛苦一点去做,要是想轻松的,做一个年赚几百万的法律顾问。这是你的未来,你可以选择的未来。正因为这个未来,我们今天的辛苦实在没什么好埋怨。结语 - 学会感恩在西方,每年都会有感恩节。我们一天还活着,人生就要不同的惊喜,有些是苦,有些是甜。但只要我们CLECSS 朋友有“明天会更好”的信念,这些日子便不难过。《甄嬛传》里甄嬛曾说:“你若是觉得煎熬,这些日子也会过得煎熬;你若是坦然,这些日子也会过得坦然”。所以我们应该常存感恩之心,至少我们比很多社会上其他人更有上进的机会。能看到未来,这就是我们做律师的福分。【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 (“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谢谢各位!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 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252】律师不坏,客户不爱?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成功报名参加今天下午两点《新外国投资法》的CLECSS朋友,记得早到一点,跟同行多交流!有句话,“男不坏,女不爱”。其实同样道理,“律师不坏,客户不爱”。形象上 - 坏律师较吸引客户如果一个客户,见到一个律师,好像“善良的绵羊”,带点校园的阳光气,客户一般都不喜欢。太忠直也给客户一种“笨钝”和“闷蛋”的感觉。客户更希望一个律师很霸气,压得住场,游走黑白两道。这种狼一般的坏律师,又烟又酒,但是客户觉得他们入世较深,较成熟。处理事情时更能跟政府人员,国企,民企老总打交道。他们一般更会忽悠,更会风花雪月,在打交道时更有趣。像以前听个一个故事,客户说,“X 律师什么都好,就是不懂法律”。但客户依然用他,就是这个道理。实质上 - 坏律师更能解决问题一个纯良的律师,很多时候就老老实实跟着法律走,但是很多时候客户更需要一个Solution。他们并不单是要这位“好律师”告诉你什么是合法,什么不合法。他们更需要你提供一个不违法,但又可行的方案。很多时候,“古惑”的“坏律师”在这方面更有办法。因为他们不太拘泥于什么道德正确,先Brainstorm所有可能性,想一个Solution,再研究一下怎样降低法律风险。所以他们一般更能替法律解决问题。这种坏律师由于不拘泥,很多时候他们实质上是“聪明”的律师。结语在我们成长中,在课堂上教导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好人。这个原则,我们一辈子都要坚守。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做一个“醒目”的律师。我们的穿着打扮要成熟,尽量多学多接触不同的事物,不但要学好法律,还学好各种交际需要的知识(包括旅游,体育,音乐,饮食等)。在合符法律的情况下,我们用最大的思想空间替客户想问题。总言之,我们不要拘泥于“好律师”形象的包袱,必要时做做“坏律师”,也未尝不可。【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 (“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谢谢各位!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 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251】我们谈谈律二代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在美国读LLM 的朋友,明天是New York Job Fair, 祝各位面试成功,大家面试前记得翻看一下【CLECSS 法律Career 随笔6】 – 《律师事务所面试最Tricky的六条问题》,这篇文章汇集了我多年讲座和论坛的经验。我们常常在谈“官二代”,“富二代”,那么“律二代”又怎样呢?今天我们聊一下“律二代”的优势。赢在起跑线–思维上的优势如果父亲/母亲是律师,律二代从小在家庭里就会听到很多律师执业的故事。父母说话的方式,也是律师严谨/Critical Thinking 的说话模式。所以自小就会多留意律师的事情(例如看律师的电视剧),以批判性的方式思考。还记得李嘉诚说过,他两个孩子小时候,他就会让他们旁听公司的商务会议,让他们尽早适应商界环境,同样地,律二代在思维上的融入有着明显优势。事业规划 - 读书工作的优势虽然父母亲不一定是最成功的律师,但是他们在法律界里,知道成功的律师是怎样的。例如如果他们觉得美国JD 的培训对他们打算做律师的孩子好,他们会尽早指导孩子准备LSAT,尽早留意法学院的资料,将来就会能进较好的美国法学院。而且律师是中产阶级,财力上也不会太差。在找工作方面,父母也可以指导一二。例如在国内读法律本科,暑假时可以安排去朋友的律所实习,所以一般来说,律二代在找工作更有优势。客户资源的优势父母在律所工作了这么多年,会累积了一定的客户。父母爱子心切,也会愿意介绍法商界圈子里面的朋友给律二代。将来一旦退休,甚至把真个律所(如有)交托给律二代,那么律二代就可以直接承继了所有客户资源。也不用麻烦开个律所,直接用父母的平台就可以。结语所以说,律二代是幸福的。但是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律二代。如果不是,就要靠自己的努力。试想想,在一个家族中,终需要有第一个人做律师,不是你父母,就是你自己了。你做了律一代,将来你儿子/女儿就是律二代。当然作为父母的,应该让孩子追求自己的梦想,如果他志不在此,也应该让他过自己认为幸福快乐的人生。无论各位是律一代或律二代,也祝大家人生快快乐乐!成功报名参加CLECSS 周六和周日活动的朋友,祝周末活动愉快!【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 (“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谢谢各位!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 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250】在法律界,天才和努力,到底哪个重要?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我们常听到,成功靠“三分天才,七分努力”。那到底在法律界,天才和努力,到底哪个重要的?从法律学院开始,我们就知道单靠努力是不行的,有些人天天努力读书,但成绩出来未如理想,有些人好像不怎样读书,考试出来的成绩很高分。这是因为无论在法学院或现实法律界,都有其游戏规则,具天赋和聪明的人较容易在这场游戏里胜出。今天我就归纳一下过去几年接触过的个案。又聪明又努力两方面都能做到90分的,这种人有但少。我接触过的年轻律师,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少于10个。这可能是因为聪明的人一般都坐不下来,喜欢到处Expose。要是真的又聪明又努力,那就不得了。因为他们本来聪明,一小时做别人两小时的事情,要是一天做别人两倍的工作时间,一天就做了别人四天的事情。这样的话,事业肯定走得别人快。这种人,绝对是合伙人的材料。聪明但不努力这种人在律所不少。他们很了解律所的游戏规则,往往知道自己怎样在律所生存,但又工作得不太辛苦。窍门就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把事情推给其他人。一定要自己做时,因为自己聪明,也能很有效率做出来。所以这种人在做合伙人前都不会有问题,做不做到合伙人,就要看自己这种聪明,能否Extend 到拿客户的能力。不聪明但努力这种人在律所很多。做事踏踏实实,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做完才走。很多老板都喜欢这种员工,像我以前的合伙人说,“我招人,只要找个有责任心,做事不斤斤计较就可以”。这种人,在事业初段肯定没问题,而且因为他们踏实做事,也比较受同时欢迎。他们一直熬上去,可以做到律所的Salaried Partner,之后就要看以后的机遇了。不聪明又不努力如果不是有“后台”,这种人基本上不能在法律界生存,所以你平时很难碰到。要是律所真是招了这种人,相信不出三个月就会把他赶走。结语当然,天才和努力,有时候也相关的。聪明其实也可以通过努力和经验提高的。由此可见,努力还是最基本最必需的元素。有了努力做基础,就看自己的聪明能带自己在法律事业走到哪个地步了。祝各位CLECSS 朋友在法律界天天努力,天天向上!【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 (“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谢谢各位!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 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249】进律所前的尽职调查 (Due Diligence on Law Firms)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进律所, 如同结婚,是人生大事,所以要小心选择。在考虑是否进一个律所前,要做足对该律所的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 on Law Firms)。那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呢?以下是一个供大家参考的尽职调查清单:律所的生意1. 这个律所的生意好吗?2.这律所强在什么业务?3.我进去后跟哪个业务团队?4.我进去后跟的那位合伙人生意好吗?5.我进去所做的业务前景怎样?律所的文化和氛围6.我跟这个律所合伙人为人怎样?7.合伙人愿意放手给我做事情吗?Hands-on 还是Hands-off? 8.团队架构怎样?我会不会升职很慢?9.同事之间竞争激烈吗?10. 工作小时会不会过长?这些都是大家要弄清楚的情况。对于整体律所的生意和业务,大家可以参考ALB,Chambers 等评级机构。但是大部分内在信息,还是要靠内在的知情人士。如果大家是通过猎头找工作,猎头会提供一些内部信息。但是,猎头在招聘过程中也有可能有利益冲突,意见不一定中肯。这个时候,最好找一些中立的信息平台(例如CLECSS)了解情况。对于内部信息,必须要找到里面的朋友,师兄师姐了解个别团队的情况(俗语就是“八卦”)。例如了解到里面竞争激烈,工作时间很长,那就要问自己所能承受的工作强度。如果自己的性格是喜欢接受挑战,越困难越High 的话,那就进去闯闯。结语原则上,我们进律所前是要做充分的尽职调查,免得进去后发现完全不是那回事。在得到充分信息后,我们就可以做出理性的判断,一旦进去后,便义无反顾地做。好像结婚后,好不好,也是自己的决定。选得对的话,该律所就是你一辈子的配偶,伴你在事业路上一直做下去。各位CLECSS 朋友好运! 【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 (“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谢谢各位!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 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248】律师之变脸(Poker Face)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相信大家都听过美国歌手Lady Gaga 的《Poker Face》。在现实生活上,我们也常会遇到律师不同的Poker Face。有些律师对不同人有不同的脸孔(Poker Face),有些无论什么时候都做回自己(Real Me)。今天我们就看看各种情况:对客户对助理律师一般对客户很客气,无论怎样都表现出很自信。平时陪客户打Golf喝酒,在吃饭时风花雪月,谈笑风生。客户都会觉得“X 律师真好”。但是回到办公室,律师可能就变成完成另一回事。在工作上非常紧张,对下属非常严格,在办公室常常发脾气,天天骂人。(听过有合伙人在办公室扔东西)。其助理因此会觉得“X 律师真会变脸”,对外和对内的脸孔完全不一样。但是其实我们想想,X 律师也有自己的难处,在外面“装”的压力,就只能在律所内释放。而且,好律师也不一定是个好人。所以对于Poker Face,我们应该以比较包容的心态对待,说不定有一天我们也因为生活而Poker Face 起来。上班时下班后上班时和下班后,很多律师都不一样。如果大家看过《Dr. Jenkins 和 Mr. Hyde》,主角早上是仁慈的医生,晚上是一个坏事做尽的坏人。现实生活中,平时你在工作上很拘谨的同事,下班后可能你要重新认识。可能那位平时说话不多的律师,下班后是个玩Band高手,结他打鼓无所不精。有些可能摇身一变变为“K歌之王”和“Dancing Queen”。律师的Real Me,很多时候就在大家最近的年会中见到。无论是合伙人还是律师,突然间大家都要重新认识,大家不妨多了解一下下班后同事的真身。结语–Poker Face v Real Me在大多数情况下,我更喜欢做回自己。无论在什么时候,面对什么人,我都会坚守同样做人的原则。不过现实工作上,有时候又不得不迁就环境,有时候也需要Poker Face。虽然Poker Face,但是我们内心保持不变,我们清楚了解真正的自己。在把自己的西装革履脱下后,还是那个不变的自己。祝CLECSS朋友工作生活上一切随心,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 (“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谢谢各位!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 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247】土豪律师 v 屌丝律师的星期一(Monday Blue)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星期一的早上:土豪律师:屌丝律师:星期一的中午:土豪律师:屌丝律师: 星期一的下午:土豪律师:屌丝律师:星期一的晚上:土豪律师:屌丝律师:祝愿各位CLECSS 朋友在律所奋斗多年后,都能成为土豪律师,自此过着幸福愉快的生活!【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谢谢各位!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 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246】律师和网球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CLECSS 在未来两个周末在上海分别有《新外国投资法》讲座(1月31日)和《商业谈判技能》讲座(2月7日),希望大家踊跃报名!详情请参考我们今天发出的活动通知!今天是周末,我们聊一些轻松的。很多朋友对我的印象是我常打羽毛球,其实我更喜欢网球,只不过打网球的小伙伴少。现在澳洲公开赛中热播中,今天我们就谈谈《律师和网球》。只要有球过来,就有办法把球打过去。只要有球过来,就有办法把球打过去。网球跟羽毛球不同,球过来那一刻你可以直接接球,也可以反弹那一刻接球。理论上,在反弹那刻,你已能判断球的位置,方向和速度。网球场其实不大,只要你愿意跑,总会能追到球,并把球击回去。律师的事情也是一样,当你收到客户或对家律师的电邮时,你就好像收到对手的击球,法律不是什么Rocket Science, 只要你有耐心和愿意跟对手拉锯,不断Rally,总能把所有球一一击回去,把自己stay in the game。等待机会从Defensive 转为 Offensive。很多不同的影响因素– 对手的打法律师的每一个项目,都会碰到很多不多的对手。有些对方律师直接发Ace球,你一开始就招架不住。这样的情况下,要慢慢适应对手的发球,只要能接到对方几个发球,信心就会回来。另外,对方律师的打法也是很重要的。例如Roger Federer 的单手反手很好,但碰着Nadal 本身是left-handed 的就麻烦,因为Nadal 把带有Top-spins 的球发到Federer的左手位置,Federer 的单手反手是很难应付的。同样地Djokovic 的flat 球,Nadal 也很难接。所以律师在项目做得好不好,很看对手的打法。大家可以看清楚对方律师有什么弱点,然后找出克制对手的方法。结语 - 比赛一天没有结束,我们还在球场中我喜欢打网球,其实一开始是因为喜欢看网球,当你看过Federer-Nadal 或Nadal-Djokovic 的比赛时,你就会发现里面那种“钢一般的意志”。怎样在那几小时里见到超乎常人的惊人毅力。每一个球过来,都是一个困难,我们律师都需要勇气,毅力和智慧把球机会去。比赛(项目)一天没有结束,我们还在球场中,便要坚持下去。祝各位律师在球场(项目)上都尽力而为,无论是输是赢,都打出漂亮一仗!【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 (“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谢谢各位!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 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245】律师执业之雪中送炭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在律师的执业生涯中,肯定有起有跌(ups and downs)。所以会发生“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这种情况。法律界真正的友情,往往是在“雪中送炭”的时候看到的。锦上添花在现实上,我们常常会听到业界之间互相吹嘘。如果律师混得好时,往往很 Sociable ,常会出现各种政商法界的交际场合。往往会听到:“听说牛律师最近做了个大Deal 啊。。。” “在法律界无人不认识牛律师。。。” “牛律师最近混得风生水起啊。。。” 然后牛律师就会回礼:“马总才是横跨法商两界的大牛。。。” “听说马总买了个九龙站凯旋门顶楼复式豪宅。” 当我们都混得很好时,大家都会陶醉其中。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互相抬举似乎无可避免。但是当我们回家把我们的西装革履脱下来后,其实发现这些东西其实也就空空洞洞,没有什么Substance。反而真正的朋友,是那些我们在患难时认识的,真真实实帮助过我们的人。雪中送炭律师执业生涯,无论是哪个阶段,总会有低潮的时候。这个时候你会碰见两种“雪中送炭”的人。第一就是那种有能力帮助你,且会实实在在帮助你的人。例如你最近工作做得不好(例如 Billable Hours 低),有被律所赶出来的危机,你合伙人约你出来吃饭,跟你分析最近的工作情况,有什么需要改善的地方,给你一些机会。他可以不帮助你,直接换另外一个律师,但是他在你低潮时给你机会,这种情谊,千金难买。又例如,你是一个年轻律师和学生,有些Mentor 前辈,义务对你提出意见,改变你人生的轨迹。他们都拿不到什么好处,但是你却会感激他一辈子。第二种“雪中送炭”的情况,是对方也没能力帮助你,但在你失意时,他过来慰问,给你一杯热茶,这种朋友,才是真心朋友。结语大家可以参考【CLECSS 法律Career #173】《法律界怎样找到真心朋友?》。在法律界,“锦上添花”的情况有很多,但真正难能可贵的,却是“雪中送炭”的情谊。这些年来,我们CLECSS 一直都在大家身边,无论是大家处于法律事业的高峰还是低潮,我们都不离不弃。因为我们重视大家作为我们的真心朋友,无论大家发展得怎样,我们都一视同仁。【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谢谢各位!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 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244】下一波合并,会是哪个中国律所?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去年在香港律师会举办的“律所合并”讲座,其中一位主讲人是香港金杜Founding Partner ,介绍当年香港金杜成立的情况。当时我就举手问他,你认为除了金杜外,还有什么中国律所有跟外所合并的可能。昨天我们终于在昨天得到答案– 大成/Dentons。那下一个问题是:还有什么中国律所有合并的Potential 呢?有可能合并的中国律所- 重点是“大”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律所)最要面子。合并时,中国律所万万不能给别人感觉它被一个外所吃掉。所以中国律所合并的前提是自己本身要大。像金杜,大成,都是有相当规模才合并。这样推断,像锦天城,盈科等大型律所,也有合并的可能。反观方达和汉坤等精英律所,比起金杜等律所,Size 还是偏小,比较难找到合适的律所合并,很多相同规模的精英外国律所都不愿意合并。像Slaughter & May(在Magic Circle 里Size 偏小), 一直用Best Friends 这种联盟方式,效果也不错,跟君合也有律师交流计划。律所的业务定位其实并不太重要。因为中国律所可以找自己同等定位的外所合并。所谓“竹门对竹门,木门对木门”,以金杜和大成的例子,他们都找了Match自己的合并对象。像大成和Dentons,他们的经营策略和理念就有点相近。找合适的外所如果大家有留意到,金杜和大成的合并,都没有找美国律所。一般而言,美国律所比较强势,没有那么愿意跟中国律所合并,所以金杜找了澳洲和英国律所。大成找了欧洲律所。现在好的澳洲律所,很多都已合并(例如Herbert Smith Freehills), 剩下来的选择不多。以后中国律所不妨可以考虑一些排名靠后的美国律所。像美国Vault 50,他们一般都保持精英所的形象,不会随便跟中国律所合并,但是排名Vault 50-100 的倒是有可能。现在有些Vault 50-100 律所已有跟中国律所有联盟关系(例如 Nixon Peabody等)。结语对于律所合并的详细分析,大家可以参考【CLECSS 法律Career #130】《律所合并初探》。在竞争激烈的法律环境下,每一个律所和律师都在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其中一个中国人的哲理,就是“先做大,再做强”。所以很多律所都寻找合并的机会。金杜和大成为中国法律界起了一个很好的先例,祝愿其他中国律所也能找到最合适自己的经营模式,让中国法律界在未来十年大放异彩!

【CLECSS 243】律师的斗志– 遇强越强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无论是律师执业,还是比赛(例如打球),我们往往是“遇强越强”。其实我们本来就有这个潜能,不过未到合适的时候,我们的潜能和斗志都没有被激发出来。正所谓,What does not kill you make you stronger (杀不死你的东西让你更强)。今天我们就看看“遇强越强”的各种情况。人 - 遇到强人律师在执业上,在跟律师同行和客户做项目时,往往碰着两种强人。一种是强的好人,一种是强的坏人。先说强的好人,你作为年轻律师,往往遇到一些敬业爱业,经验丰富且能干的资深律师。你跟他一起工作,往往对你能起正面的作用。虽然他没有给你压力,但你潜意识想尽量贴近他的水平,不敢怠慢。所以你必定会用自己100%,甚至120%的努力去做,以求在项目上不拖后腿,不落后于团队。至于强的坏人(例如对方律师很Bitch),你为了不让他/她欺负,你也会把自己的潜力全逼出来。年轻律师刚出道时一般都很Nice,但只要你遇见过几个Bitch 的律师和客户,自己就不会那么Nice,懂得反驳,甚至跟对比拼,压倒对手,洗掉自己在校园出来的稚气。事– 遇到逆境在律师执业的过程中,总会遇到逆境。有时候是做得太辛苦,例如已经连续加班熬夜两个星期。有时候是做错事情,心灰意冷。在第一种情况下,这个磨练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增强自己的机会。慢慢自己的学会怎样增强自己的体力和意志力。(例如在长跑中,你首先试跑3 公里,慢慢练习10 公里,总有一天可以跑40公里的马拉松。)慢慢地,熬夜就成为一种能力,你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界限。至于第二种情况,大家可以参考【CLECSS 法律Career #166】《法律人生不倒翁》。结语 - What does not kill you make you stronger人生往往面对很多挑战,这些挑战往往加速了自己的成长。如果我们在温室长大,我们就会一直很柔弱。在法律界,我们每天都面对很多棘手的人和事,但是只要我们拿起勇气和斗志,把这些困难克服下来,我们就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了。祝愿各位CLECSS 朋友都能遇强越强,激发出自己的意志和斗心,在法律执业上做得最好!【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 (“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谢谢各位!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 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242】外所在中国水土不服的原因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昨天的【CLECSS 法律Career #241】《从汉坤10周年酒会回来》里面提到:“汉坤打进香港市场的同时,昨天也听到一些国际律所退出中国市场。”很多朋友问我是哪个所,最近网上新闻提到法朗克退出中国,过去两年也有欧美律所关闭中国分所。今天我们就分析一下外所在中国水土不服的原因:高端中端的定位问题除非该外所在早年以进入中国(像Magic Circles,Baker等),或有Vault 10 的label (例如,Sullivan, Skadden, DPW 等),一般新进来中国的外所都发展得一般。如果是一个Vault 30 的律所,肯定是想发展高端业务的,但是进来时所有大客户已经跟那些在区内well-established 的律所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唯一指望就是从另外一个律所挖团队(像前几年Kirkland (当然KE 也是一个Vault 10所)从其他牛所挖了不少人),这样就能慢慢做起来。最近Cadwalader也从Latham 挖人。不过愿意换律所的好团队其实真得不多。如果要走中端路线,其实也不容易。就是Mid-market 也有多律所在抢生意。如果走General Corporate,Foreign Investment, 也就有很多本地大所竞争。所以新来的外所,来中国前一定要先做好研究,免得过几年要退出中国。最好的方法是自己有独特的业务,别所很难跟自己在哪个领域竞争。收费和文化本地化的问题很多顶级美国所,来到中国后都不习惯打Discount。听说早年Cravath 也尝试过在香港开分所,但没有成功。其他美国Wall Street Firm也面对同一问题,做起来的现在很多收费都很本地化(所谓本地化,是指降到本地国际律所的收费水平)。某些Whiteshoe 坚持纽约水平的收费,最后做少了很多Deals,做成恶性循环,由于Deals 少了,以后就更难Pitch 业务。至于文化,有些外所坚持用外国人做中国区的Managing Partner,好处是可以保证保留他们总部的文化,但坏处是他们一般不太了解中国的市场(很多都会说一两句中文,但在文化不能融合),最后一直都没有在中国做起来。真的能做得成功的外所,一般都会重用本地合伙人。如果大家看很多顶尖的英美律所,所里至少会有一两个在中国政商界很有人脉的人,他们都是律所的Rainmakers,把生意接回来给其他律师做。结语在某些外所退出中国的同时,中国年轻法律人也就有了新机会。在这个最好的时代,我们利用我们国家发展迅速的优势,创造我们中国法律市场发展的新一页。只要大家愿意,我们必定能有我们国家自己好的律所,甚至是开创自己的律所。机会就在我们眼前,我和CLECSS 愿意陪伴着大家走过这段充满挑战性的路,为我们中国法律界加油和干杯!

【CLECSS 241】从汉坤十周年酒会回来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昨天参加了汉坤的十周年酒会,见了很多久违的法律界和商界朋友,内心很兴奋,同时也感动万分。平时5分钟入睡的我,1小时才能入睡。过去的10年 – 人生的变化本来打算去四季酒店就打个招呼,半小时出来。那料后来3个小时才出来,在3个小时内见到过去10年人生阶段见到的不同朋友。有我美国JD 的同学,有我当年在土兔网上辅导过的年轻律师和法律学生,有听过CLECSS 讲座的朋友,有每天看我写CLECSS 文章的读者。当然,有些朋友见到我不知道我是当年的土兔粤港版版主,也不知道我是当年走访全国的那位“年轻香港律师”。但是聊起来,一聊到过去,大家就勾起很多人生已沉淀的回忆。大家都大了。开场白总是:“你现在怎样?”。轻轻一句5 秒钟的问候,其实包含了过去10年人生的变化。“最近挺好的,在XX 公司做法律总监/XX 律所做合伙人”。我们听到的可能就是5 秒钟的回答,但看不见的是10年来的人生奋斗,和无无数数披星戴月的夜晚。人生的种种,一言难尽。每一次聊起来,他们都会说当年什么人生阶段找过我,后来人生走得怎样。无论大家最后是否成功,也高兴你们让我走进大家的人生,跟大家一起成长。过去的10年–法律市场的变化汉坤打进香港市场的同时,昨天也听到一些国际律所退出中国市场。这个是一个时代的重要记号。在很多年前,大家都抢着进外所,但是我们很高兴现在有了很多像汉坤一样优秀的中国律所。身为中国人,我们实在不得不为自己国家的律所骄傲。外国律所能做到的,我们国家自己的律所为什么不能做到?很期待将来汉坤等律所会成为像Wachtell 式的精英律所,为中国法律和经济市场打下最好的基础。事实上,中国律所在中国商场上营运,在文化上应该更具优势。反而很多新来的外国律所都水土不服。结语 – 回顾过去10年回顾过去10年,无论法律市场,或是每一位律师朋友,都起了很多的变化。其中人生的种种,一言难尽。在这10年,我通过论坛,CLECSS 讲座和文章,认识了很多法律界的真心朋友,无论我走到中国哪个角落,都可以遇到那些跟我一起成长的人。最后,我也衷心祝愿汉坤等中国律所在未来更上一层楼。大家一起为我们共同的法律界努力!【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 (“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谢谢各位!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 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240】在律所面对猪一般的队友,怎么办?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在律所工作时,会面对很多不同的同事。有些很强势,有些很弱。如果你的队友人品不好,大可可以跟他/她翻脸。但最怕的是,你的同事其实人很友善,不过很笨,很多时候会拖慢团队的工作进度。面对这个情况,怎么办?上司如果上司是猪一般的队友,那么只能自叹不幸,因为你不能把上司换掉。这样的情况下,就靠自己把所有事情做好,做出成绩出来后,就让上司领功。这样的话,上司受到尊重,他也会跟你关系不错。不过这样的关系很难永久维持,因为你会觉得自己这样牺牲很吃亏。过一两年后,如果他还是你的上司,就要想想办法,另觅出路。平辈如果平辈是猪一般的队友,那就易办一点。这些猪一般的队友一般比较Nice 和随和(因为自己不聪明,也不会强出头)。这样的话,做项目时,可以跟他聊聊分工作的事情。你可以把项目重要的部分拿掉,把不重要的部分给他。这样的话,可以确保项目进展顺利,不会被队友拖慢进度,同时你和你同事都对项目有些贡献。下属如果下属是猪一般的队友,为了工作效率,你可以少给活给他做,但长远来说会累坏自己。所以建议还是多给一些爱心和耐心给这些年轻法律人。他们刚从学校出来,可能悟性没有那么高,但是他们每一个都是将来社会的栋梁。所以无论他们是否聪明,我也很愿意把东西一件一件教晓他们。以前的合伙人说过,法律不是Rocket Science (火箭科学),其实没那么难的。结语CLECSS 作为一个鼓励年轻法律人“ Think Big; Do Big” 的讲座系列,素来都有教无类。我们不会因为大家的出身,背景,教育程度而放弃任何个一个年轻法律人。无论大家聪明与否,我们都很乐意帮助大家成长。在《射雕英雄传》里,我们都知道郭靖并非一个聪明的人,但凭着努力,最后也成为一代大侠。所以只要我们耐心,多给机会给年轻法律人,他们将来必有所成。【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 (“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谢谢各位!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 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239】她来听我法律讲座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继【CLECSS 法律Career #218】《法律小王子》后,今天再来一篇短篇故事【CLECSS法律Career #239】《她来听我法律讲座》。收拾行李,准备出发晚上,陆律师在收拾行李,等待明天早上出发去重庆西南政法大学做法律讲座。陆律师看着地图,在中国不知道去过多少法学院。有时候他会做法律教育就业讲座,有时候会做法律执业技巧讲座,不知道何时开始,去全国各地探望中国法律学生,就成为了人生的一种习惯,慢慢就成为了中国法律界的“希望工程”。他希望走遍中国每一个角落,把替高中国法律教育和专业水平的信息带到中国每一个角落。每次他去一个地方,都会在墙上的中国地图画个记号,现在中国地图的记号已密密麻麻。在家里,陆律师放着张学友的《她来听我演唱会》:“她来听我的演唱会,在十七岁的初恋第一次约会,男孩为了她彻夜排队,半年的积蓄买了门票一对。。。”她来听我法律讲座在陆律师的演讲生涯中,每次讲座,无论去哪个城市,都会有同一位年轻的女孩来听讲座。陆律师从来没有问过那个女孩叫什么名字,为什么而来。每一次那个女孩都会发问一条法律执业或事业规划的相关问题。当他做完讲座后,女孩就也不见了。“在二十五岁恋爱是风光明媚,男朋友背着她送人玫瑰,她不听电话夜夜听歌不睡,我唱得她心醉我唱得她心碎。。。” 后来得知,那女孩也是个法律学生,以前是大户人家,早年因为种种问题家道中落。自此立志维护社会公义,做一个好律师。在感情上碰见好几个坏男人,所以特别喜欢好男人。33岁那年– 人生的高峰陆律师28岁开始做自己人生第的一场讲座。在33岁时,他已游历了半个中国。那时候,他自己在工作上已有小成,但在感情上始终平平淡淡。“在三十三岁真爱那么珍贵,年轻的女孩求她让一让位,让男人决定跟谁远走高飞,嘿谁在远走高飞。我唱得她心醉我唱得她心碎。她努力不让自己看来很累,岁月在听我们唱无怨无悔,在掌声里唱到自己流泪,嘿唱到自己流泪。” 在33岁那年,那女孩终于向陆律师表白了。女孩温柔漂亮,陆律师的确有点心动。33岁那年是陆律师事业高峰的那一年,无论在法律事业上,或讲座事业上,他都希望能用这几年的时光做得最好。陆律师对女孩说:“我还有很多地方要去,将来我也要去中国西部的每一个角落,去向每一位中国法律学生传播信息。希望你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就这样女孩在未来几年的讲座再没有出现了。岁月飞逝,人生感慨“在四十岁后听歌的女人很美,小孩在问她为什么流泪,身边的男人早已渐渐入睡,她静静听着我们的演唱会。” 四十岁那年,陆律师在陕西的西北政法大学完成了全国第100场讲座,那女孩又再出现了。她拖着自己几岁大的孩子过来,并感谢陆律师,说当年在她人生最失意时,一直在看陆律师的讲座长大。当年他那些鼓励,她一直记在心中。陆律师那时已40岁,看见女孩的幸福,也替她高兴。但同时感到感慨,这么多年还是单身一人。要是33岁那年做出不同的决定,现在他会否也有个幸福的家庭呢?后语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往往要面对选择,在“大爱”和“小爱”中间,其实没有什么矛盾。我们爱社会,但也不需要为了社会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在这里,我们都衷心祝福陆律师找到人生的另一半,为《她来听我法律讲座》写上完美的句号。【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谢谢各位!有兴趣加入CLECSS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238】律师的终极理想– 钱多活少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昨天的【CLECSS 法律Career #237】《律师们,保重身体!》引起了业界的热闹讨论。今天讨论一下律师的终极理想– “钱多活少”。一方面,我们可以过着得体的生活,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保持身心健康。今天我们分析一下以下各种的情况:钱多活多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国际大所。比如说你在美国Whiteshoe,或英国的Magic Circle的香港分所做资本市场,收入不少,但活很多。经常做到半死不活,天天加班熬夜,有钱没时间花。这种情况,虽然很损健康,但是为了将来的前途(律所label,项目经验),很多年轻法律人都愿意过这种生活。熬过几年后,又是一条好汉。钱多活少这是很多律师的终极理想。收入高,但不太忙。平时下班后,可以跟朋友和潜在客户在一些高级餐厅吃晚饭,周末可以去旅行。这种情况,一般会发生在外国牛所在中国区的小办公室。例如是个美国Vault 20 的律所,给global pay,但中国分所的业务在发展当中,不是太忙。这些associates 一般的life quality 会不错。但要注意会否项目做少了,将来换所时会否deal list 比同年资的其他律师短,影响将来的竞争力。钱少活多这种情况,发生在很多内所中。内所在初级律师阶段,工资给得不多,但是能学到不少。因为合伙人大量把工作扔给年轻律师做,所以几年间可以成长很快。工资虽然少点,但是其实也不需要太介意。第一,年轻律师平时很忙,也没太多时间消费。第二,这个其实是“先苦后甜”。这些痛苦都是为你未来的幸福生活铺垫。说不定你将来的事业发展,比现在的“钱多活少”的律师朋友发展得更好。钱少活少这个是最差的情况。这个有可能发生在一些某些内所团队(合伙人拿生意较弱)。这种一般是初毕业的学生的过渡期。如果你刚毕业找不到好的律所,先做这样的工作比不做好。但是长远来说,要找机会跳槽。因为你没有什么得着,既赚不了钱,又学不到东西。所以要趁着经济好时,一步一步换上去。一般先换到“钱少活多”的所,再看机会换到“钱多活多”的所。结语“钱多活少”是很多律师的终极梦想。这个可以有,但最好发生在事业后期,而不是前期。太早“钱多活少”,会影响自己在法律事业前期的学习。所以法律事业前期,最理想的应该是“钱多活多”,其次是“钱少活多”。祝各位CLECSS 朋友都能有好的铺垫,为将来“钱多活少”的生活铺路!【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 (“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谢谢各位!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 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237】律师们,保重身体!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作者:JZ,波士顿大学法学硕士,纽约州律师,逾十年并购、公司、金融服务和房地产业务经验。CLECSS初始会员,多次为青年法律人和法学院学生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专业技术讲座)前晚,到家。和好兄弟谈个法律技术问题。突然聊到他一位近年过逝的同乡,说也是我们的同行。好奇中问了这位同乡的名字,惊诧地发现是自己留学求职期间未及联系的旧友。去年回沪后,一时未能和他重新连上,也未在他之前所在的律所网站上找到他的履历。只以为他终于放弃打工,去了内所准备低调雄起。却万万没有想到,万万没有想到,已经天人永隔。一边和好兄弟通话中,眼睛不禁湿润了。自己初过而立,尚无法不惑,亦远未知天命,却已直面身边至少三位年轻法律人因病先后离世。不禁唏嘘。律师朋友们,请保重身体。我们的工作,与其说是提供自己独有而客户没有的知识来赚取服务费,毋宁说是以一己之力和过往经验,更高效地替客户承担、分解压力、理清思路、建立结构、监督执行,step into client’s shoes。所谓有时皇帝不急太监急,大多时更是皇帝急了太监更急。这种状态下,每日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无规律的饮食、长时间工作、难以推脱的应酬,这些都市白领金领的职业特色,在各年龄段律师的工作生活中有时更为极致。失眠、头疼,植物神经紊乱、脊椎和腰间盘、胃病、心脏病,身边每一个律师朋友似乎或多或少都能挂上这么一个牌子。这是我们成功的代价吗?这是我们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工作者的必须付出吗?想起这位过逝旧友,想起他的家人,想起他还略小我至少一两岁,我无法平静。年轻的律师朋友们,注意饮食规律。有时,饿着加班并无太大效率,不如到点直接先去吃饭,补充一些汤水和养分,轻油少盐最佳。或者,不妨把需要细致考虑的大活留到第二日早上做,今晚只拿张纸片写下结构性要点建立骨架,明早再细细填血肉。这,比连续坐在那个角落饿着打字可能要远远更有效率,也更保护你自己的身体。同龄的律师朋友们,注意睡眠。三十来岁还在拼熬夜并不一定是好事。或许,更策略性地巧干,比继续苦干才更是我们这个年龄段的法律人该不时琢磨的。或许,至少,你,兄弟,今年开始你尽量不要再做每日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人了吧?跨过不惑之年的律师朋友们,应酬可能在你们的策略布局中占有很重的比例。人际关系确实有时只能靠觥筹交错来打开局面。但毕竟酒能活跃气氛,也很伤身体。不妨把应酬安排成下午茶,或周末的共同踏青、赏花?只望大家都能注意保重:身体健康,是自己的无价财富,是家人的长远依靠,不是任何客户的律师费可以买的。【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 (“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谢谢各位!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 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236】从香港暂停投资移民看市场的开放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之前在很多文章说过,无论是城市(【CLECSS 法律Career #164】《北京。上海。香港的城市选择》),是律所(【CLECSS 法律Career #156】《市场的开放》),是律师个人(【CLECSS 法律Career #33】《律师如何把资源倍大化》),越开放就越成功。所以个人(作为一个本地香港人)而言,我不太赞成香港停止投资移民。没办法避免竞争,只有自己图强香港已经连续很多年排名世界最自由城市。早年,我们引进了各大国际律师事务所(Magic Circle,Baker和其他早年进来的国际所)。因为他们,整个法律市场的水平得以提升,同时带动了金融和经济的发展。我们要是把他们拒诸门外,他们只会去了其他城市,我们倒不如把市场开放,把他们的技术资金引进来。同样地,我们拒绝这些投资移民,他们全球也有很多其他国家或地方选择,香港不要,还有很多其他地方会要。社会变化这么多,不是我们关上门就没有什么机构,那时候其他竞争城市更强大,自己处于更被动状态。既然没有办法避免竞争,倒不如把自己开放,增强自己的竞争力。CLECSS作为一个最开放的平台在很早的时候,CLECSS 就成为一个很开放的平台。我们没有很刻意追求一些很Senior 的人。我们吸纳的,都是一些有Potential 的年轻人。他们现在不需要有钱,不需要有社会地位,因为只要他们心存“Think Big; Do Big” 的精神,将来也一定能做到。这些年来,我们吸纳了法律界最有抱负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过几年后必定能为法律界做出一些大事情。所以CLECSS一直而来大门都为年轻律师开放,无论大家身处哪里,只要有潜能,有社会责任心,我们都欢迎。结语在城市/市场追求开放的同时,我们个人也追求一种开放。这就是一种能容天下事的精神和量度。在我身边,有不少跟我意见不同的朋友。但是我都很愿意倾听大家所想,在“头脑风暴”过后,大家找出最好的方法,为社会和法律界创造最大的繁荣。【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 (“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谢谢各位!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 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235】律师之以柔制刚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CLECSS 114】《钢一般的意志》是较多CLECSS 朋友谈论的文章。事实上有时候,我们做律师不一定每天都要“钢”一般硬,有些事情可以用“柔”的方法解决。如果大家有看周星驰的《少林足球》,最后赵薇就用太极功夫抵挡机器人的射球,而在最新电影周迅的《撒娇女人最好命》,也谈到“柔”的技巧。给对方多点Compliments如果对方(客户或对家律师)非常凶,而自己有没有办法把他们压下去。首先可以试试多说好话。客户或对家律师,无论多强势,归根究底都是一个人,人就喜欢被别人恭维。在工作上可以多称赞对方,让大家先搞好关系,以后工作就会顺。例如,你可以说这次我们做项目效率真高,这样的话,你不只称赞了对方,也称赞了自己,和项目团队的所有人。这样大家就欢欢喜喜。必要时候承认错误,不介意处于弱势有时候真的自己做错事了,如其勉强为自己开脱,有时候倒不如就认了。例如说,“对不起,昨天做得太晚了,所以打错字”。这个情况,尤其是年轻女律师,一般男客户都不忍心苛责。所谓“刚不能持”,人不可能永远处于强者的位置。有时候,当自己不能做强者的时候,不如先当一会儿弱者,让自己有些休息的机会。乾坤大挪移做过项目的朋友都知道,做项目就像踢足球,大家把“责任”的球踢来踢去,最重要的是球不要停留在自己的角落。事实上,这个就是《少林足球》的太极功夫的道理,多凶的球都可以用太极功夫把他踢出去,如果你每次都硬挡,相信你做IPO没多个月就不行了,每次都要想想,“这个到底是哪方的责任呢?”,然后把球踢出去。结语我们做律师的,大部分情况下都要处于强者的角色,但人毕竟不是铁人(Iron Man),长期硬碰必定对自己有损。有时候也需要用一些“柔性”技巧,让自己的法律事业走得更远,走得更久。【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 (“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谢谢各位!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 clecss.education@gmail.com】

全部 / 共有149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