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共有1494篇文章

【CLECSS 435】律师的记忆力

作者:CLECSS
06月10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法律界竞争很大。虽然说现今社会你可以把资料藏在电脑,Dropbox,Evernote等,有时候跟客户或潜在客户聊天,你不可能老是跟他说“我回去找找”,必要时候至少要跟他说一些基本法规,人名,公司名,否则客户就觉得你什么都不懂。大脑记下10%,电脑储存90%首先,虽然很多人认为律师的记忆力特别好,但我们必须要承认,人的大脑空间有限,不可能记下所有东西。第二,必须承认有些知识/记忆比其他的重要的。我以前学英文时,曾经我想过从字典A第一字开始读到Z,但学到大约Ag 就放弃了,因为同一道理,有些字总比另一些字重要,不能每个字都花同样的时间去读。所以第一件事,就是要分辨清楚什么对自己重要。例如做一个金融律师,就挑选客户做可能问到的法规放在脑里,再加上一些他们会问到的最近IPO个案,包括公司名称,哪里投行/律所做的。大脑再放一些可能谈到的人名,例如上次你跟哪个投行Directors 做的,哪公司的老总怎样,这些都是一些“常用的信息”,往往在交谈时用得上。其余更仔细的法规,放在电脑上就好。怎样巩固和发挥那10%的记忆要强化那10%的记忆,必须要定期使用。正如如果要记得英文的Vocabulary (生字),必须要定期在文章使用。很多人说我记“人”特别好,但很多时候都要不断练习使用,例如尽量把人与人的关系连起来,那记得“甲”,就等于记得他的同学“乙”。同样地,数字和法规也要多思考。要记得1248,可以想想,12 x 4 = 48 。法规也一样,平时多用,才会记下来。那10% 的记忆,就像七巧板一样(最重要,最基本的元素),无论你面对什么人,什么问题,你都可以砌出不同的东西。所以说,你的记忆不用记很多,只要充分掌握好那10%,到时候再有无穷无尽的发挥和变化。结语律师一般的记忆力都很好。但是毕竟人脑有限,你要在行业里突出,必须要有技巧地使用大脑。这些年来,我见过很多很用功读书的法律学生,他们法学院考出来的成绩不一定好。因为他们都很用功踏实地从第1页读到第100页,并尝试把所有东西记下来。最后他们反而没有那些重点记忆10% 那些学生成绩好。所以律师除了需要记忆好,还需要聪明,明白社会需要什么,才能做到最好。

【CLECSS 434】贫穷家庭出身的律师们

作者:CLECSS
06月10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在我土兔论坛和CLECSS 讲座辅导了年轻律师和学生接近10年,遇过很多在贫穷家庭出身的年轻律师和学生。他们都有个共通点,都很上进,曾经在家庭财政和读书之间作出挣扎,在成为律师后逐渐富裕起来。那些贫穷家庭出身的学生们我在香港一个中产家庭成长,虽然不富裕,也不算贫穷。每年我都会收到很多年轻律师/学生的来信,说父母辛苦了大半辈子,但家里就只有几万块积蓄。心里很想出国读书(或在国内读研),但又怕家里负担不起来。有一次,跟一位学生在聊MSN,聊到一半,他跟我说其实他在家里过年,是个偏远的农村,网络不好,就只能聊到这里。顿时我感觉我们这些在城市长大的人,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又有一次,我去了某个学校做讲座,接待我的学生说以前在天津读书,家在新疆,为了省钱舍不得坐飞机,每年就坐火车回家过年,从中国东边到西边,去两三天,回来两三天,一来一回就是五六天,最后没多少天在家里。在过去几年接触的年轻律师/学生,都很有上进心,一般他来找我的,都是对命运不甘心,想寻找突破。命运的赌注我常常告诉他们,如果我是你,我愿意“赌”。很多时候,他们都会纠结这样勉强出国读书(或在国内读研), 耗尽家里的钱,是否对不住父母。这个钱你可以算是借他们的,将来你做了成功律师后就还给他们。如果你够优秀的话,也可以先在国内顶尖律所先做几年。几年后可能你快做到合伙人,也不想出国了,即使那时你还想出国,也已经积累了一笔财富。总言之,如果我是你,我不会因为自己家庭环境困死自己的梦想。你赌,有可能赢,有可能输;你不赌,安于现状,可能一辈子就这样。得来不易,更要珍惜很多年前在香港碰见一个刚去香港国际律所工作的朋友。他/她笑说:“自己在小镇/农村出来,后来拿了奖学金读研,并拿到奖学金去美国读LLM,现在人生第一份的工作就16万美金,10万港币一个月(那时候港币跟人民币差不多一对一),很难跟父母说自己怎样一出来就赚10万元一个月”。有时候我也是这样,有时候想请父母吃顿好的,父母会觉得我浪费金钱。但是其实对于一位工作上几年的律师来说,平时在外面吃饭人均几百块一个人也是平常事。不过我也很喜欢父母的提点,让我回想这些日子是怎样熬过来,赚钱是不容易的,不能随便挥霍。结语早年认识的这些贫穷家庭出身的CLECSS法律界朋友,我见证了他们成长,现在不少做了合伙人了。现在再没有人会问他们的出身,我只会提到他是某某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轻轻的一句介绍,背后隐藏着过去10年不为人道的艰辛,也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成长中面对的困难,是怎样熬过的。很感谢他们,早年找到了我,让我们能在事业上互相支持,共同勉励,让我这个朋友成为你们成长的一部分。到我们成功了,我们还有很多出身贫穷家庭的年轻律师和学生需要我们支持。为了你们,让我们不停步,继续努力,一起为中国法律界加油!

【CLECSS 433】Rubber Duck 80 天环游世界

作者:CLECSS
06月10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上周末的《Mr. and Mrs. Lawyer》和《Hello Kitty的幸福》很受欢迎。今天再来一篇《Rubber Duck 80 天环游世界》。从小到大,Rubber Duck一直有个心愿,长大后环游世界,去传播法律教育和法治理念。法学院毕业后,Rubber Duck 就开始筹划自己的全球旅游。在地图上,他挑了20 个地方(当然那些地方都是需有海港或河流)。从香港出发201X年1月1日,Rubber Duck从香港的维多利亚港出发,很多本地市民和游客跟Rubber Duck 这只巨型黄鸭争相拍照。在记者招待会上,Rubber Duck说:“我要从中国出发(出发地选择了香港),在世界走一圈。我要告诉世界法律是没有边界的:无论你在什么地方,我们都需要一个法治社会,法学院提供最好的法律教育,社会培训出最好的律师。”在阳光照耀下,这只巨型黄鸭正气凛然,带点萌气,非常可爱。在大家欢送中,Rubber Duck 开始了世界之旅。旅程的第一部分:探访欧美国家Rubber Duck 第一站去了纽约,在自由神像和Battery Park 中间畅游。对于这只来自中国的黄鸭,纽约市民一般的反应都是很正面的。Columbia,NYU,Fordham的法学院学生争相跟Rubber Duck拍照,受欢迎程度不亚于自由神像。如果说自由神像代表了“自由”,那Rubber Duck 代表了“法治理念,和法律教育的传播”。后来Rubber Duck去了英国,法国,德国,无论是哪种法律体系(Common Law 还是Civil Law),其实理想都是都是一致的,我们都是通过法律让社会公平公义,让经济发展最大化。旅程的第二部分:探访发展中国家Rubber Duck 在欧美等国家逗留了30天后,转去一些发展中国家,包括南亚,南美,非洲的国家。Rubber Duck继续以“法律亲善大使”身份探访各国。在那里反响不一,有些国家非常欢迎黄鸭到访,有些就非常冷淡。但对于Rubber Duck而言,其实这也没所谓。很多当地市民,都会争相跟黄鸭拍照,黄鸭的照片已进入每家每户。有些法律理念,早已不知不觉融进社会里。旅程的第三部分:回国Rubber Duck 在发展中国家再逗留了20多天,剩下20多天回到中国巡回访问各个城市。由于过去50多天Rubber Duck已扬名在外,回国后就特别受欢迎,在黄河,黄浦江,珠江上大展风采。在西湖上,浙江大学法学院的学生跟Rubber Duck拍了个百人大合照。Rubber Duck虽然说话不多,但是很多一切都在不言中,看到我们国家这些年来的法律稳步发展,法律教育的进步,大家的同心协力,内心都感到很欣慰。80天的总结80天后,Rubber Duck 回到香港,发现自己因为太劳累,身体的塑料已破。在维多利亚港上,Rubber Duck看到自己的倒影逐渐变小,直到站不起来。Rubber Duck 自己没有哭,但是维港两岸的市民都为Rubber Duck哭起来。在大家心目中,Rubber Duck早已不只是一只黄鸭,而是代表了背后一种法律理念,让中国,以至世界,因法制巩固而更强盛,人民活得更快乐。夕阳西下,Rubber Duck一团黄色躺在水上,在斜晖照耀下,只觉得一片血黄,教人心碎。夕阳西下,明天还有旭日。Rubber Duck 的“遗体”,一直放在香港法律博物馆里。很多人会去看他,纪念这只“80日环游世界”的黄鸭。他的精神,一直活在我们法律人心里,直到永远。

【CLECSS 432】失落的焦土(写给年轻律师)

作者:CLECSS
06月10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不知道各位律师朋友们在法律事业上是否曾经失落过?这种失落感很多时候出现在出道头三年。那时候可能工作太忙,老板客户太凶,呼天不应,叫地不闻。这种日子,可能很多人都经历过,今天我找了一篇我小时候的文章,改编过来,希望让迷茫中的法律界朋友思考一下。失落的焦土小时候,我在香港美孚新村成长。在那小区旁边我们有一片海。那时候,我们常常钓鱼,在海边散步,看日出日落。在那里,我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看着无际的大海,有时候我会想着海平线后是怎样的,而我长大后又有什么理想。到了我中学时,政府宣布了填海计划。就在那时候开始,那片美丽的大海,填满了沙土。在炎热的夏天里,看上去好像一片沙漠,寸草不生。那时候别有一份感觉,加上成长时候的焦虑,我称之为“焦土”。这段日子,我一方面想着过往的大海,一方面想着未来:这些牺牲都值得吗?现在,经过多年来的发展,那片填海的土地已发展为一个很大的公园,绿草如茵,百花盛开。很多老人小孩都会在那里散步嬉戏。以前我们看着那片大海,我们都只能远观,而不能实实在在地走到哪里。现在踏在公园上,正是以前那片大海。心境却比以前踏实,现在我们都能踏踏实实占在这片土地上。也许以前填海所经历的“痛苦和失落”,都是很值得的。而且,虽然小区前那片大海已发展为公园,公园以外还是有海的,理想总是在我们身边的。今天我们实现了这个理想,我们还有其他理想。法律界的理想。失落。实现在我们当初读法学院时,我们就像看着无际的大海,我们都有很多法律人的理想。可是我们都还未走进去,只是远观。有一天,我们走进律所,我们发现进去后可能没有像我们当初想象中这么理想,其中包括过长的工作时间,还有应付各种人事关系。当我们面对这片“焦土”时,我们也许失落过,灰心过,也想过离开。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通往美好未来的必经阶段。如果我们没有填海这个“Dirty Work”, 我们怎样建好那个美丽的公园?填海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却让我们认清现实,做人更踏实,不像以前只是远观这个大海,幻想海平线后又是什么。到我们把海填好后,这片“焦土”有一天会变为公园(做了合伙人,GC),那时候在这个美丽的公园游玩,你会觉得这一切付出都值得。在这个公园外,还是有一片大海的,在那里有我们新的理想,理想永远都在我们心里。结语现在虽然我离开了小时候住的地方,但我还是会偶尔回去。看看小时候的梦想,怎样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终于安顿了下来。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国家而言,这个“痛苦”必须经过的。但只要我们能坚持下来,我们最终能见到我们美丽的公园,让所有中国人都在那里享受美景和风光,遥望远处的大海,一起思索我们更美好的未来。

【CLECSS 431】律师开什么汽车?

作者:CLECSS
06月10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相信很多朋友会看过【CLECSS #213】《汽车的故事》,我去美国两次读书,先后开三菱Mirage 和宝马3系。回到香港后,就不再开车。事实上,在律师的成长路上,在不同阶段就跟不同的车匹配。今天我就讨论一下《律师开什么汽车?》,我会集中讨论宝马,奔驰和Tesla。年轻律师开宝马相信大家都知道,宝马分不同档次的系列。假设你在国际律师事务所工作,一开始可以考虑宝马1系和3系。宝马的马力很强,很合适精力充沛的年轻律师,在事业路上往前冲。最重要是这种车比较轻盈灵活,年轻律师可以挑选不同的颜色和Style表达自己的个性,建立圈中的形象。例如,可以是个枣红色的Convertible。也有年轻律师选择低调,就买个灰色的3系。另外,自己的个性开放也很影响车型。例如,如果你很好客,当然就买个4门的Sedan。如果你喜欢独来独往,就买个两门的Coupe。(我个人喜欢帮助别人,去机场接送新同学,所以就肯定会买Sedan)。到你做了Senior Associate或Counsel时,估计那时候你已差不多成家,是时候换个较大的宝马5 系家庭车。那时载的不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家庭。做了合伙人开奔驰虽然我个人偏爱宝马,但客观来说,奔驰传统上给人的档次更高一点。宝马一般比奔驰灵活,以前有个朋友告诉我:“宝马自己开好,奔驰坐在后座好”。做了合伙人阶段,可以买辆奔驰S系,聘个司机,自己坐后座。这就等于你做了合伙人后,招了一大堆Associates替你做事,自己坐在后座监督Associates 工作就好。事业稳定后开Tesla当你在法律事业稳定后,有时候生活就想有些改变。不甘于天天开传统的奔驰宝马,天天看差不多的法律文件,而你会寻找生命的突破。例如,去爬珠穆朗玛峰,去开小型飞机,去开个餐馆酒吧,那时你会追求创新突破。这样的话,传统的奔驰宝马可能不能再满足自己,你需要一辆更Fancy 的车,那就是Tesla。以前我在斯坦福读书时,就参观过Tesla 总部,后来在Marketing 课时,做作业也以Tesla 为题材,宣传定位为“Fun Car”(见【CLECSS #13】《律师和市场学》)。所以各位律师当事业稳定后,例如做了合伙人多年后,是时候找到生命有趣的事物,包括找到你的Fun Car。结语这么多年来,看到自己身边的CLECSS 律师朋友,不同的事业阶段开着不同的车。事实上,汽车是最可以表现自己的个性的。我们根据自己的个性要不同的颜色,不同的Style,让我们的法律事业添上色彩,生命更加丰富有趣!

【CLECSS 430】逆转律师食物链

作者:CLECSS
06月10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执业律师向来处于乙方下游位置,无论你做到多Senior,食物链也注定了你的地位。一般都是:基金/投行/上市公司/MNC –〉律师/会计师–〉其他配套服务(例如翻译,印刷商等)。所以很多人都可以使唤律师,但律师只能使唤其他Supporting Parties。归根究底,就是谁拿到生意。试想想,如果客户是你的,你倒过来介绍生意给Bankers,这个食物链的地位就可能逆转。今天我们就谈谈《逆转律师食物链》。怎样逆转律师食物链?以前听过某个律所资深合伙人,有某个投行的MD找他,问他是否有生意介绍,他就非常高兴,觉得自己很有面子。事实上,有时候做得久的律师,接触人多,拿生意或获得信息的能力甚至比Bankers高。今天我们就讨论他们是怎样做到。律师懂的东西比Bankers实在比起Bankers,律师说的东西一般比较实在。所以当客户和Bankers和律师在一起,律师跟客户解说那些程序和法规时,客户会觉得更实在。如果大家有看过【CLECSS #22】《怎样让人印象深刻》,Concrete 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所以某程度上,律师更有能力能让客户印象深刻,更能跟这些客户保持长久的关系。下一次客户(或其朋友)再有类似的项目或问题,就会想起这位“博学”的律师,可能第一个会找该律师,而不是Bankers。律师一般比Bankers 更Committed很多Bankers 的工作都做不长,工作跳来跳去,但是比较多律师会视“律师”为终身职业。举个例子,如果他们下定决心做IPO 律师,一年做几个,过了十年就可能做了几十个IPO,Deal Toys 放满整个办公室。他们这样Committed,自然在行里积累了不少人脉,在行里认识人比Bankers多也不奇怪。所以很多牛律师,至少对方是ED,才会放在眼里。律师表达力比Bankers好律师其实培训出来就是口才专家,理论上应该比Bankers更能说。我在美国商学院时也读过一些Presentation 的课,那些教导的技巧,其实对于律师来说都是很基本的。律师唯一欠缺是可能Powerpoints 没有Bankers 做得好。但是在日常生活上,例如在餐桌上,理论上要比Bankers更能说才对。结语以上说的逆转食物链,是律师多年执业后,拿生意和客户的能力有可能超越Bankers的情况。如果能做到,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Rainmakers。如果不能做到,我们也平常心待之,努力踏实做好我们自己律师的工作。即是是乙方,也做好乙方的角色。在此祝各位CLECSS 律师朋友们好运!

【CLECSS 428】十年前。十年后

作者:CLECSS
06月10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十年前十多年前,我在港大读法学本科。还记得参加迎新会(Orientation Camp)时,师兄师姐告诉我们,要努力读书,成绩好不好,跟出来工作的薪金很有关系。例如,如果进了国际律所(当时候大多是英国律所)实习,实习的工资就有4万多港币一个月。那时候大家都觉得很多,因为香港当时并没有美国JD 一毕业就16万美金的概念。所以大家都拼命读书,争取最好的成绩。那时候我在想,10年后,我们今天在迎新会玩得疯狂的法学院同学们,不知道10多年后会怎样。想不到时光一晃就过去。后来我去了美国读第二次法学院。在美国JD 期间,可能因为第二次读普通法,已经没有当初那么紧张成绩了,在美国那三年,反而尽量多了解美国文化,跟来自内地的同学们交流接触。因为JD 毕业,回来后也就拿美国Pay。但回港后,就已经不再Care 拿多少工资了,也不会像以前港大读书时同学们常常互相比较。到我第三次读书时,即是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那次,就更没有人会问成绩。学校分了H,HP,P和LP四个Grades,但你就是拿了几个H,也不会主动跟别人说。到了那个人生时间点,你更会想想我到底对社会有什么贡献。十年后两年前,美国商学院毕业后回到香港,再次碰见很多人生路上曾经遇过的朋友和同学。港大本科法学院的同学,很多都已做了合伙人和Counsels,或上市公司的GC。也许当年我们在迎新会的职业理想都实现了。也可能有一部分同学没有发展得那么好,现在都不怎样出来交际。事实上,过了这么多年后,再没有人会Care 大家赚多少钱。现在碰面问的问题是:你结婚了吗?有孩子了吗?最近又没有做一些有趣的事情?而不是当年小时候问的问题:你成绩怎样?进了哪个国际律所?一个月多少钱一个月。我们奋斗了很多年后,才发现这些我们曾经非常介意的东西,到最后却不是最重要的。去了美国读书后,放了大量时间做中国学生会,后来建立了CLECSS平台,帮助中国年轻律师。在斯坦福商学院期间,学校的口号是“Change Lives,Change Organizations, Change the World”. 在商学院时,大家的话题都是你最近有什么有意思的Ideas,怎样通过创新改变世界。也许年纪大了,我们藏在内心的理想就会浮现。以前我们小时候没办法选择,现在我们可以走自己想走的路。后语各位同学们,感谢大家十多年前跟我在法学院一起成长。像陈奕迅的《十年》歌词:“如果对于明天没有要求,牵牵手就像旅游”。我们的人生都选择了自己的路,有些人的人生就像旅游,到处看风光。有些人选择了律所合伙人,GC的路。而我选择了做个帮助年轻律师的平台。人生在世,自己喜欢就好,只要十年后回望无悔就可以。

【CLECSS 427】Hello Kitty的幸福 (《Mr. and Mrs. Lawyer》下集)

作者:CLECSS
06月10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昨天因为赶着出门,花了一个小时就把【CLECSS 426】《Mr. and Mrs.Lawyer》写完,但意外地获得好评。唯一是大家觉得Teddy Bear 死得太惨。今天我就继续写Hello Kitty。每年Hello Kitty, Mr. Lawyer 和 Mrs.Lawyer拜祭Teddy Bear 后,Kitty都会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Mr. Lawyer 和 Mrs.Lawyer 有时候会跟Kitty 说一下大哥的事情,所以Kitty 立志长大后要做一个幸福愉快的人,并把幸福感染自己的家庭。Kitty 一直把Teddy Bear 的画作放在自己的抽屉里,并提醒自己要追寻幸福。Mrs. Lawyer 告诉Kitty,在他们上一代,家庭环境都很一般,但是Kitty生长在富裕家庭(父母都是律师),她现在有条件追寻自己的幸福,包括决定是否做律师。Hello Kitty 的成长中学毕业后,Hello Kitty 被送往美国读书,Kitty 在哈佛修读了生物,本来毕业后打算再读MD(医科)的。在毕业典礼时,听到了毕业典礼嘉宾“律侠西西”的演讲(见【CLECSS #342】),律侠西西在演讲辞里提到社会正义和法律人的理想。Kitty觉得如果做一个医生,就是救了身边那几个病人,但做律师更能改变社会,后来就在耶鲁读了JD。跟很多其他法律学生一样,很多年后在现实生活重遇律侠西西。生命里的第一个男人Kitty生命里第一个喜欢的男人是律所的合伙人。毕业后,Kitty 进了一个Big Law,刚好有个单身的男合伙人。在Kitty跟那男合伙人发展了三个月后,Kitty 把Teddy Bear 的画作给他看,他说怎么可能啊,周六周日也得工作啊。Kitty在想,可能这样的男人可能不合适他。几个月后就分手。也许因为Kitty 本来家庭环境就不错,她也不稀罕那个男人的钱,她更希望一个全新全意爱她的人。追寻幸福几年后,Kitty 自己天天加班,深深体谅到父母Mr. and Mrs. Lawyer的辛苦和无奈。但她总记得Mrs. Lawyer那句“要她追寻自己幸福” 的话。她看看抽屉里Teddy Bear 的画作,再想想律侠西西追求的中国法律梦,觉得自己还是可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她辞掉工作后,去看了她舅父煤老板(见【CLECSS #322】)。煤老板那时候在山西天天生产煤炭,生活踏实。Kitty 问煤老板,当初你有没有后悔放弃自己在大城市的律师事业,煤老板说没有:“有些事情,自己快乐就好”。就这样,Kitty 决定去大学教书,成为了一名法学院教师。生命里的第二个男人在校园里,Kitty在法学院碰见熊教授。有一天吃饭,Kitty又把Teddy 的画作拿出来,熊教授说:“这个画画得很好,我要是有个孩子,就天天陪着他,让他感受到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孩子。孩子他妈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太太”。Kitty 很感动,觉得熊教授就是他生命中的男人。Kitty 在学校用心教书,栽培了很多学生。在家庭上,熊教授和她都生活正常,每天晚上六点下班。而Kitty也学会烹饪,会煮各式各样的鱼柳。自此Kitty 婚后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后语Kitty敢爱敢恨。因为她的勇敢选择,让她选择了一个合适自己的生活模式,找了一个合适她的老公。这些年来,Teddy Bear 的画作一直是Kitty,Mr. Lawyer 和Mrs. Lawyer的心结。Kitty的结婚,把多年来的心结解开,现在她不再需要把Teddy的画作放在其抽屉里,而是大方地贴在其办公室门上。在阳光照耀下,Teddy 的画作阳光灿烂,看到画中的Teddy Bear 在微笑,眼泛幸福的泪光。在此我们祝福Kitty 一生幸福快乐。

【CLECSS 426】Mr. and Mrs. Lawyer

作者:CLECSS
06月10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继【CLECSS #412】《熊律师的一生所爱》后,今天继续原创故事《Mr. and Mrs. Lawyer》, 反思事业和家庭的平衡,希望各位喜欢。在某律师星球,Mr. Lawyer 和Mrs. Lawyer 去年结婚。Mr. Lawyer和Mrs. Lawyer几年前在项目上认识, 谈判时唇枪舌剑,擦出爱火花。因为大家都太忙,太强势,Mr. Lawyer和Mrs. Lawyer 根本就没有时间拍拖,在短短一年间就很有效率地结婚。双方在各自的律师事务所各自各精彩,也在同年晋升为合伙人。律师的婚姻Mr.Lawyer天天加班,晚上去应酬,晚上很晚才回家。Mrs. Lawyer 也一样,他们工作地点虽然很近,但是很多时候都不怎样见面,回家后各自睡觉。不久后,Mr. Lawyer传出婚外情的传闻,Mrs. Lawyer 上他办公室吵了一顿,婚姻亮起警号。在某个晚上,Mr. Lawyer和Mrs. Lawyer决定尽最后一次努力挽救婚姻,在第二年诞下了Teddy Bear。Teddy Bear的诞生TeddyBear 很可爱,在诞下Teddy Bear 那天,听到Teddy Bear落地的哭声,Mrs. Lawyer心都软了,决定要做个好妈妈,并转了做法务。Mr. Lawyer仍是每天很繁忙,但自从Teddy Bear出生后,他也尽量减少应酬,要做个好爸爸。周末带Teddy Bear去公园玩,Teddy Bear就在这样一个律师家庭环境长大。在Mr. Lawyer 和Mrs. Lawyer细心照顾下,快乐地成长。在父亲节时,Teddy Bear 画了一张卡给Mr. Lawyer,Mr. Lawyer挂在办公室房门。Mrs. Lawyer无论工作到多晚,只要想起Teddy Bear,多辛苦也会快乐。Teddy Bear 之死快乐的日子不长。几年后,八岁的Teddy Bear学骑马,有一次堕马严重受伤。Teddy Bear在医院里,知道自己不行了,拉着父母的手:“爸爸,你要是可以的话,多陪陪妈妈。你工作很忙,但我们是一家人来的,应该多享天伦之乐。妈妈,你也要多体谅爸爸,爸爸赚钱不容易。”说罢,Teddy Bear不久就去世。Teddy Bear的离去,对Mr. Lawyer 和Mrs. Lawyer打击很大。在未来一段日子,互相埋怨,觉得对方疏忽了Teddy Bear。他们各自投入工作,说话越来越少。Teddy Bear 的心愿几年后,他们发现爱工作多于爱对方,再次萌生离婚的念头。在收拾Teddy Bear 的东西时,发现Teddy Bear的画作:周一至周五都是父母在办公室工作,周六周日他们一家人快乐地在公园和海滩玩。在Teddy Bear 心里,其实工作和家庭可以并存,他并没有要求父母放弃事业去照顾他,反而他尊重父母平时工作忙碌,但都周末可以全心全意去爱他,那就足够。Mr. Lawyer 和Mrs. Lawyer看见这个画作,内心突然间很感慨,他们以前一直以为在事业和家庭之间一定要选择,但是连几岁大的Teddy Bear也明白,父母之间其实是可以各自有各自的事业,只要确保能放一定时间在家庭就可以。后语本来Mr. Lawyer 和Mrs. Lawyer是要离婚的。但看到Teddy Bear的画作后,明白事业和家庭可以并存。他们过快乐的家庭生活,也是Teddy Bear的心愿。几年后,Hello Kitty 就诞生。这次是上天给的第二次机会, Mr. Lawyer 和Mrs. Lawyer特别珍惜。每年Teddy Bear的死忌,Mr. Lawyer 和Mrs. Lawyer都会含泪带Hello Kitty去拜祭大哥。虽然Hello Kitty和Teddy Bear从来没有见过,但Hello Kitty和Teddy Bear长得倒是有几分相似。长大后,Hello Kitty也做了律师,但她没有像父母一样如此疯狂工作,而是把几年后,找了心爱自己的男人,去了做大学老师,自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CLECSS 425】律师客源:稳定 v Ad Hoc?

作者:CLECSS
06月10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现在法律市场竞争越来越大,很多年轻律师会提早思考自己的客源问题。很多年轻律师会提早在交际圈活跃起来,并因为人脉不错偶尔会拿到一些项目。但都是刚好有朋友提起,才拿到项目,这样的“朋友”客源是否稳定,会否今年有两至三个,明年又没有呢?所以今天谈一下《律师客源:稳定 v Ad Hoc?》。自己的执业领域门槛其实,第一个问题是要问自己,自己执业的领域门槛如何,这个领域是否一般人都能做到。现今社会竞争那么大,光靠认识很多人是没用的。你自己认识很多人,但你从你的朋友角度看,他也认识很多人,为什么不找朋友A,而一定要找你做这个项目呢?所以你执业领域一定要有一些特点,比如说,如果你专做VC 的,那我有个Start-up VC,第一个就找你,因为我其他朋友没有做的那么专。相反,如果你是一个“万金油”律师,虽然你可能也能做VC,但我第一个就不会想起你。所以年轻律师应尽早找到自己的执业领域特点,而那个执业领域需要一定的门槛。执业性质你选择的领域也会影响你客源的稳定性。有些领域,有固定模板重重复复,那就可以像工厂大量制作。比如说,你做IPO,IPO大多有固定模板,那你就可以同时间做不同的客户,即使同一个客户,你也可以替同一个客户同时做好几个项目。如果你做M&A, 客源可能就没有IPO 那么稳定,有时候刚好有个客户找上门才有生意,有时候Close 了项目后,再等几个星期才有另外一个项目,不像IPO 的Billable Hours 源源不绝,在经济好时做IPO根本不愁Billable Hours。客户性质有些客户常年都有活给你做,例如基金,投行等。这种经济好时就会有固定生意。律师最喜欢这种客户,但是这种机构型客户都是律师争相抢的目标。对于一般的Corporate Clients,也要了解他们是否在市场上活跃,例如有些公司就可能整年才问你一两个合规的问题,平时他们都是做一般的营运,不需要找律师。但另一种公司就会有很多并购,很多市场融资的行为,这种公司,虽然不是传统的基金和投行,但是他们能给律师所的生意也很多。所以律师要有稳定的业务,要清楚了解不同的公司带给他们的业务是稳定,还是Ad Hoc。结语各位CLECSS 律师朋友们,在我们寻找稳定客户之前,首先要先做好自己。自己的专业水平是否稳定?是否有足够的成熟度去维持客户?所以是否有稳定客户,第一件事情是问自己是否准备好。在此祝愿所有CLECSS 律师朋友们都找到自己的执业领域,并找到最好的客户,在事业上攀上高峰!

【CLECSS 424】年轻律师应该接多少活?

作者:CLECSS
06月10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如果大家在大所,很多时候同时会有几个合伙人分活给你干。在大多时候,你都会把活全接了。但是当你接了超过10个活时,有时候,某个合伙人会问你:“你还有Capacity吗?”,或自己衡量过,可能真的没有时间做,那就必要时候还得推掉。今天我们讨论一下在大所“接活”的问题。年轻律师应该接多少活?以前某个国际律所的合伙人对我说:“如果我是你,在年轻时候就Aggressive 一点,多干一些活,多学一些东西。” 言下之意,就是我应该把活全接了。事实上,在大多情况下,年轻律师都会把活全接,就算加班熬夜也得把活干了。但是有些情况下,活真的加班也干不完,这样没有足够的时间马虎交差,最后只会把活做砸。所以有时候,必要把活推掉时还得推掉。一般还是要把自己主要合作的合伙人的活全干,至于那些偶然给活的合伙人,在必要时候得学会拒绝。虽然你有得罪他的风险,但是如果你硬把活接活来,最后做不好,把他的项目搞砸,后果更严重。所以我建议如果大家认为自己的Capacity是100,活最多接到120就好了,那超出来的20熬夜完成。如果超过120,恐怕熬夜也完成不了。能否主动争取自己喜欢的活?有些年轻律师面对另一个问题,就是每天接同样的活,心里还是想学别的,能否跟老板说说争取做一些别的项目,或跟另一个团队的老板说说?这个要很有技巧。先要跟自己的老板打好关系,都熟起来时候,就不妨提出。如果他愿意给你别的活,那就最好。如果不愿意,也不要自己贸然去问别的团队的老板要活,因为自己的老板会不喜欢。如果你真的对另外一组有兴趣,必须要跟自己的老板有足够沟通,如果他不喜欢你做别组的业务,你另可换所。事实上,根据过往很多年轻律师的经验,换所转业务,比留在自己的律所转团队容易。总言之,这些关系处理,我们要特别注意。结语对于各位CLECSS年轻律师来说,我们是应该多接一些活,多学一些东西。但是不要过早把自己的精力耗尽,人生的路还长呢。对于法律职业规划,我们应该有智慧和技巧地小心规划,尽量接有利于我们长远事业发展的活,把我们的理想最大化,一起Think Big,Do Big!

【CLECSS 423】人才荒:中层律师去了哪儿?

作者:CLECSS
06月10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最近跟各位CLECSS律师朋友们吃饭,聊到各大律所闹人才荒。尤其是,中层律师那层流失了三分之一。那到底他们到了哪里去?这又为大家提供什么的机会呢?Brain Drain (人才流向)最近市场的交易很多,很多律所都忙不过来。偏偏很多律所最近都很多朋友辞职。Top Whiteshoe (例如Vault 10)去了做In-house (例如投行,基金,科技公司等),Magic Circle 的跳 Top Whiteshoe,而lower tier 的国际律所跳Magic Circle,本地所的跳lower tier 的国际律所。这样,就产生连锁反应,每个律所都说自己很缺人,偏偏有经验的中层律师不够。有律所合伙人跟我说,现在申请者很多,但都是刚毕业没有经验的,现在最缺就是那些有几年工作经验的。这样下去,很多合伙人也逼着自己去干活。Vicious Cycle (恶性循环)这个Brain Drain 会产生连锁效应。本来律所就一个人做两个人的事情,越多走一个人,人均做的事情就越多,这样逼着一个人做三个人的事情。本来没打算走的律师因为工作量大增都逼着要走,即使工资涨很多也不能补偿工作小时过长对身体的损害。所以律所不能尽快招到人会导致人才进一步流失。所以如果可以的话,第一步就挽留人才。像前几年的英美律所人才争夺战,有些英国律所资本市场团队的工资,就大幅度提高,尽可能能Match 美国律所的工资。New Opportunities (新机遇)其实对于很多CLECSS年轻律师来说,这次Brain Drain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很多年轻律师刚毕业出来时都没有机会去外所,或国内大所。今年这个法律市场,让很多年轻法律人有往上爬的机会。所以很多时候我会跟年轻律师说,不要太介意第一份工作是否能进最顶尖的律所,最重要是第一份工作能学到应学的东西。只要你取得三年相关的经验,成为中层律师,以后工作就会很好找。只要有上进心,就可以一层一层的爬上去,直到爬到最顶尖的律所。那时可能不比你当初直接进顶尖律所的同学差,那些同学可能头三年精力耗尽已Quit。结语各位CLECSS律师朋友们,人生在乎坚持,只要我们不放弃,最终会等到我们的机会的。祝各位好运!

【CLECSS 422】仲夏夜之梦– 假如我发达了,还做律师吗?

作者:CLECSS
06月10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以前在某个国际律所工作时,有个合伙人告诉我,在他年轻时,曾跟自己说过:“做律师那么辛苦,到我赚到500万时,我就退休了。”当然,500万是指20年前的500万,而那位合伙人至今也没有退休。但让我想到一个也许曾经出现在大家脑海的问题,如果自己有天发达了,还做律师吗?我个人认为,发达后,更应该做律师。以下是原因:发达后,更轻松(没有压力)做律师很多年轻律师觉得做律师辛苦,是因为他们面对的生活压力。他们为了赚钱做律师,不做又找不到更赚钱的职业。在自己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每天受老板和客户的气,每天加班熬夜,回到家住一个“斗室”般大的房子。有时候更要因为生计,工作上调整做人的原则。有时候人穷志短,做事就没有动力,天天“被动”地生活。如果有天有钱了,你再不需要为生活烦恼,那时候,你做律师可以挑选一些有意思的客户,有意思的项目,生活就更有趣有意义。那时候,没有生计原因逼着你去做事情,那时就可以真心投入做律师工作。也没有必要因为生计迁就自己做人的原则。那时候,你就会发现做律师有趣得多,你可以随心追寻法律人的梦想。事实上,这么多年法律生涯中,我也见过一些牛逼的合伙人退掉不少自己不想做的项目。发达后,更容易拿到资源客户很多年轻律师面对的问题,都是接触不了高端的客源。合伙人可能比自己的法律功力还要差,但是他们很会忽悠客户,掌握了很多高端的客户资源。如果大家发达了,你本来交友的圈子就在接触一些高端的群体。例如你去打Golf,去高端的Club,去五星级酒店吃饭,去读EMBA,同学和朋友本来都是潜在的客户资源。这样你拿到生意的机会就很高。既然能拿到这方面的客户资源,发达后就更应该做律师。你可以把这些资源拿到,然后再招人做事情。事实上,你会见到很多合伙人,赚了一笔资金后,都会开酒吧餐馆,或做其它生意。他们通过其它途径能认识很多人,掌握更多资源。结语正值仲夏,不知道各位律师朋友是否曾经有发达之梦?其实对于律师而言,只要坚持,在5-10年内应该能积累一笔不错的资金。有了这笔资金后,律师就会有很多事业选择。整体来说,律师越有钱,事业发展会有越好,所谓富者愈富,贫者愈贫。所以越是富裕,我更会做律师。各位CLECSS 律师朋友们一起Dream Big;Do Big!

【CLECSS 421】三塔(9):夜·酒

作者:CLECSS
06月10日 | CLECSS
今天七月二十日,周一。各位CLECSS 朋友们周一开工愉快!CLECSS很高兴继续连载“他/她不想说”的原创故事《三塔》。自从《三塔》推出以来,一直深受读者欢迎。在《三塔(9):夜酒》,作者会讲述陈克律师,QQ,夜和酒的故事。夜和酒跟律师从来都分不开,大家不容错过!大家要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可以点击左下方的“阅读原文”,重温【CLECSS #299】,【CLECSS #315】,【CLECSS #330】,【CLECSS #345】,【CLECSS #360】,【CLECSS #376】,【CLECSS #391】及【CLECSS #406】《三塔》的前八章。(作者:她/他不想说)原创虚构,独家连载。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谢绝转载,多谢配合。周五,夜,窗外很是闷热。上海的雨季那么长,那么长,似乎永远下不完。屋里也是潮潮的,空气里仿佛用手抓也能拧出水来。陈克很不愉快,很不愉快。开了一天的会,加了一晚的班,LAYWER’S ROUTINE。冒雨开回小区,却发现车位又被莫名地占了,兜兜转转三、四圈,终于蹭着、挤着把车给停妥了。努力爬了六层楼梯,打开房门。包一扔,终于直接扑倒在床上。陈克什么也不想做。知道自己身上已是汗津津的,但懒得洗澡。反正一个人睡,WHO CARES。不一会,陈克似乎睡着,却又半梦半醒。迷蒙中听到沙发上皮包里手机的震动。慢慢从枕头上挪头向右看,抬腕,午夜11点55分。有点晚。陈克心里有点不耐烦。爬到沙发边,接通电话,一个陌生的女声。背景音里好像还有模糊的音乐。“您好,请问是陈克陈律师吗?”声音有点远。陈克靠着沙发边做到地板上,一边掏裤兜里的烟和打火机,一边答应:“啊,是。哪位?”手机那一端的女生似乎在忍着气息:“陈律师您好,这里是‘相伴到黎明’节目。我们今天接到电话,有一位您多年的朋友希望为您点一首歌。”咔哒,陈克点上今天的第17支香烟。“什么?谁?”陈克有点疑惑。“相伴到黎明现在还有?不早就改其他节目了吗?”女生声音里似乎有笑意:“现在还有呢。陈律师,您的朋友为您点的是动力火车的《当》。如果您准备好,我们现在就为您播放好吗?”陈克觉得自己是不是还是睡意缭绕?比较迷惑:“不是电台吗?电话里播歌?”“对,我们马上就播了哟。”电话里的女声似乎在忍着笑。陈克觉得似乎有蹊跷,脑袋里也稍微清楚了些:“你放吧。。。”女生的笑意似乎更浓:“好,您稍等!”只听电话一端里一声清脆的“当~~~~”明显是刀叉敲击玻璃酒杯的声音。“恩??!!”陈克很是莫名。未及询问,只听到话筒里好几个人一起在模糊的背景音乐里狂笑,似乎还有人从椅子上跌下来椅腿砸到地板的声音。“哈哈哈哈哈哈哈”话筒里传来熟悉的爽朗笑声。“陈克,是我!”“我CAO!”陈克笑了,挠了挠头:“钱群!”“对,是我。”电话那头好像关了免提。钱群的声音继续着:“我昨天回来了。今天在倒时差,搞了个小PARTY。知道你不好这口,但忍不住还是打给你。怎样,要不要过来?”陈克扭头看了看窗外,雨还在下,但不大。“现在?浦东你那‘狗窝’?”钱群在电话里“嗤”地笑了出来:“老地方,来吧!”钱群(朋友昵称:“QQ”)和陈克年龄差不多大。钱群早陈克一年从北方的一家著名法学院毕业。那年,他离开北京郊区的大学城,攥着5000块钱来到上海,加入了一家坊间知名的内资律所,望着能在这个魔都打一片自己的天下。QQ和陈克相识纯属巧合。某次年轻律师的聚会里两人换了名片,几轮酒下来越来越觉得对方是知己。每年相见十来次,无非是喝酒,唠嗑,八卦,骂老板,或一起CLUBBING找女孩玩。钱群皮肤白皙,身材瘦高个,痞气足,普通话标准,带东北味,笑起来总是能感染身边的人。陈克个子矮小,长相一般,在女生在场时通常不主动说话,光听笑话,顺着配合斟酒,大多也抢着买单。两人一起出去“夜游”,钱群向来不认为陈克会抢他风头,而陈克也一直觉得自己是去和钱群聚会,而从未觉得QQ在女生面前的表现曾让自己不爽。这样的组合,十来年未变。两年前,钱群家里给办了移民,还是单身的QQ去了多伦多。临走前,正值陈克准备给买第一套在上海的物业,缺现金流。QQ得知后也没吱声,不声不响地给陈克打了十万块钱,说是还陈克十年的酒钱。陈克笑了笑,就收下了。朋友嘛,不多说,反正会还。陈克是这么想的。QQ的‘狗窝’离陈克家并不远。陈克翻了半晌终于在家里找到一把勉强没有损坏可以打开的伞。下楼,雨里慢慢踱到QQ在浦东大道的住处,也不过20分钟。QQ打开门,一股烟酒之气在潮湿的空气里尚未散去,屋里却没别人。QQ光着膀子,还是瘦得和猴似的。一边扫地一边朝陈克笑:“一会咱哥们俩来第二场。我先把妹子们和不相干的都赶跑了,方便我们喝酒、扯牛,没妹子,不介意吧?”陈克放下伞。随手换了拖鞋,回道:“没事,反正我也不认识。”“怎么突然就回来了?”陈克帮着QQ把桌子搬回屋中央,一边扯过一张椅子坐下。“绿卡搞定啦,可以自由活动了呢。”QQ笑嘻嘻的,从冰箱里拎出两瓶哈啤。QQ续道:“今早飞机到的,反正睡不着。就先找了一些在上海的老同学先喝了一场。弄到半夜时忍不住想找你。想想你这夜猫子应该没睡,就让妹子随手戏弄你一把,哈哈哈。”陈克笑道:“老梗。。。你丫。。。下次找点新创意。‘相伴到黎明’停了多少年了都。”“嘿!”QQ也笑着,像陈克一样举起酒瓶。两人脖子一仰,各自咕嘟咕嘟一大口。陈克觉得和QQ一起的一个好处就是每一个和QQ面对的人都可以很放松。或许有些人天生有这样的能力吧,和老唐随时让人很紧张或许是两种不同的天生特技?陈克抬手用袖子抹了抹嘴角的啤酒:“这次呆多久?纯粹是回来玩?”“没呢!不是和你说我入了个中国人开的加拿大律师事务所嘛。这次回来也顺便拜访下大陆的一点客户。”QQ一把抓过桌上的花生,大咧咧地把脚翘在椅子上磕了起来。陈克这才打量了下屋内。除了地板上的酒渍和花生壳,倒也干干净净,甚至窗帘也换了新的,沙发边的小几上还有一张QQ和一姑娘的双人照。“咦!”陈克突然发现新大陆似的:“你小子是不是有伴了?”QQ有点脸红,应该不是酒精:“擦,被你发现了。刚才打你电话的是我女朋友,在多伦多念书,这次和我一起回来的。住浦西,年龄比较小,家里管得严,就先回去了。”陈克发自内心地放声笑了出来:“哈哈哈,好呀!果然事业、身份、家庭要三全其美了呢!”QQ抽出两根万宝路,一根扔在陈克胸口,说道:“马马虎虎呗!你也不错啊,都已经合伙人了,应该快高伙了吧?”“没呢,小作坊。而且最近内部事儿还多,老唐病了呢。”陈克点了烟,但一开始就没准备吸完它。“反正就这点事嘛。你小子耐心好,又够仔细,就算天大的事,你也能一件件办妥的。”QQ边说一边示意陈克喝酒。“对了,你还单身?周五晚上也能随叫随到?”陈克没出声,就点了点头。QQ吐出好大一口烟:“恩,和那短头发的那个叫什么的前同事也还是没联系吗?”陈克不觉得QQ有任何冒犯,毕竟两人熟:“没联系。”QQ笑道:“和这姐们分手后你的单身可真够长的,痴情啊。。。”陈克也笑,回他说:“一、不是‘分手’,因为没有开始过。二、也不是一直单身。但也就是没遇到可以长处的。”QQ叼着烟,小眼睛眯着,盯着陈克看。陈克不知他哪一出,有点毛:“干嘛?”QQ嘴角上扬:“我问你个问题你能不能认真回答?”陈克说道:“一世人两兄弟,你问吧。不过是要还钱的话等明天啊,没带那么多现金呢。。。”QQ说道:“扯JB毛,说了还你酒钱就是还你酒钱,再提钱我和你急!”一边掐了半根还在的烟头:“我就问问,你也别介。你。。。你不是同性恋吧?”陈克不语。QQ续道:“你年龄也不小,朋友里也就你还单着,替你急啊。但你小子好像对女生从不主动,所以我才这么一问。。。”陈克看着QQ的眼睛:“你这么问的话。。。”把头转开,看了看一边的书架。QQ直起上半身,放下翘着的脚,脱口道:“擦,你丫不会真的是!”陈克继续直直地看着QQ的眼睛:“我也讲不清。例如吧,从认识你第一天,就很想一直看着你。看着你说笑话。偶尔想抱你一下的想法,也似乎不是没有过。。。”QQ脸色一变,向后靠着椅背:“。。。老弟。。。你这玩笑好像大了吧。。。”陈克突然站起身,喝了一大口酒。QQ看着他,没敢出声。“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陈克突然大声笑了出来:“我不是!逗你玩呢!最近美国最高院不是下判决了嘛,上海满大街都在扯这个,你问了么就顺便逗你玩一下。。。”QQ此时脸上才重新柔和了起来。站起来和陈克碰了碰酒瓶,也笑了:“你小子。。。终于有点幽默感了。”两人你一句我一句,你一瓶我一瓶地喝着,到周六天亮才分别搭着桌子迷糊地打起盹来。陈克睡着前,心里突然想到:“真只是玩笑…?CAO,你大爷的!”其实陈克不知道:他最后的咒骂,如果发出声来,很有QQ那来自北方的口音。待续,逢每月5日及20日刊载,作者加班则相应推迟。

【CLECSS 420】法律界用猎头的各种亲身体验

作者:CLECSS
06月09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做了多年的CLECSS 讲座和土兔论坛,不少年轻律师告诉我过去用猎头的各种故事。其中有靠普的,也有不靠普的猎头。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年轻律师用猎头找工作的各种亲身体验,希望对各位找工作有帮助!对法律猎头要做充足的调查最近法律就业市场好,相信各位CLECSS律师朋友会有不少猎头主动联系你。在市场上,有些很好的法律猎头,也有些不靠普的,先说说一下一些真实例子:有位年轻律师,猎头告诉他四点去某律所面试,到了后该律所人员很生气,告诉他跟猎头说的时间是三点。该位律师因而失去了面试的机会。对法律市场的知识不足。试过有年轻律师收到猎头的电邮,里面的律所英文名称10 个拼错了2个,并把英国所说成美国所,美国所说成英国所。这样连律所的名称都写错的,哪会有Candidates 敢用他/她?对Candidates的背景了解不足。有位在B律所的年轻律师想换工作,猎头发了一个“建议申请的律所名单”给他,居然5个建议中,B律所是其中一个律所。要是发到B律所,岂不是让该律师非常尴尬?做事粗心大意。发错Candidate A 的东西给Candidate B,让Candidate B 知道Candidate A在找工作。所以,当你决定要通过猎头找工作时,一定要事前做一些调查,了解该猎头在行里的口碑。猎头的Track Record (Placement的成功个案)我们找猎头,也是希望最后有成效,找到理想的工作。猎头在电话里跟你说了很多很Nice 的话是没用的,最重要是猎头是否这个硬实力,例如跟律所的合伙人关系如何。这个可以从他/她以往的Placement的Track Record 看出来,例如如果他/她能列出来过去一年做了20个Placements,那就表示他/她有这个实力和经验。他/她越多成功的个案,跟各律所合伙人的关系就越Close。如果你在申请A律所,他/她过去一年做过A 律所的Placement,那就最理想。猎头给你的印象– 是否从你事业的长远利益出发猎头毕竟是一门生意,他/她们也有自己的利益考虑。以前有位律师告诉我,本来他/她已经通过某猎头拿到一个A律所的Offer,只要他/她一签名,该猎头就能轻松赚到佣金。但是B律所突然有另一个机会,猎头告诉他/她去B律所对他/她的前途可能好一点,结果他/她又去申请B律所,最后也拿到B律所的Offer。对猎头来说,该律师去A律所和B律所他/她所赚到的佣金一样(因为Package 一样),但猎头的做法给该律师有一个很好的印象。因为让该律师感觉到该猎头从从律师长远的职业发展角度出发。结语今年法律就业市场很好,我自己也义务帮朋友介绍了不少Candidates,并有好几个成功个案。在此祝各位CLECSS 律师朋友们都找到好的工作!一起继续Think Big,Do Big!

【CLECSS 419】中国律师能否"超英赶美"?

作者:CLECSS
06月09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还记得以前看《中国合伙人》电影,其中一个主题是我们中国的企业,做得不会比外国人差,我们中国自己的企业最终也可以去美国上市。最近CLECSS 也经常跟不少顶级中国律所合作,都听到很多中国律所合伙人有做到顶级英美律所的梦想和决心。有些人可能觉得要中国律所做到美国的Wachtell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只要我们有梦想和决心,这世界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今天我们就谈谈《中国律师之超英赶美》。知己知彼 - 先看看英美律所从小到大,对于在香港出生成长的我来说,英国是一个很保守的国家。一直都跟我自己那种“创新超前”的思维模式格格不入,所以我从来也没想过去英国读书。但不得不承认,他们的Magic Circle律所做得很好。他们的律师培训做得好,模板很齐备。所以客户都很放心找他们,纵使他们收费绝不便宜。当然,英国本来的法学院教育也做得很好。但唯独的缺点是他们过分依赖模板和书本,如果交易架构有任何创新性的改变,一般英国律师没有美国律师做得好。至于美国律所本来就有超高的工资吸引人才,所以基本上进Big Law 的质素就有保证。以前有个顶级中国律所的合伙人就说:“magic circles 出来的一般都不错,但并不是每个都好,但wall street firms 出来的一般都consistently good”。中国的社会文化和教育中国人很会做生意,事实上我们很多领域都已经做得比外国人好,公司市值比外国公司做得大。那到底我们的中国律所还欠什么呢?以下是我提出的一些问题: 中国社会对法律的重视程度:客户是否愿意聘请律师?如果聘请,愿意付多少钱? 中国法学院的教育;我们是否都太理论,跟现实执业有距离?老师有否律师执业经验?(美国很多法学院课程是美国执业律师教的)。 中国的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是否愿意多付一些钱,吸引最好的人才留在法律界?有长远的眼光,多放一些时间在培训上,而不是只是短视地只顾眼前赚钱?以上我提出的几个问题,都是我们中国法律界“超英赶美”的前提。中国法律界是否能做“超英赶美”呢?我自己对于中国法律界“超英赶美” 是比较乐观的。以上提出的问题,都是一种态度的问题,而不是一个能力的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社会在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重视法律,客户会越来越多用律师并愿意付律师费。中国法学院也越来越多实务课程,让有经验的律师任教。我们看到近年顶级的几个中国律师事务所,年轻律师的工资也提高了不少,让每一位中国年轻律师都能有尊严体面地生活。这将会是一个大时代的趋势和潮流。在语言上,中国律师比起英美律师做国际交易可能没有优势,但是只要我们国家自己富强起来,国内市场本来就很庞大,可以支撑一个很大的法律市场。所以,我在此再次祝愿每位CLECSS律师朋友们自强不息。只要有梦想和决心,凡事可以做到。中国法律界最终也会有我们的Wachtell的!

【CLECSS 418】律师之歌

作者:CLECSS
06月09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这两天我在路上,突然间哼起《后悔无期》的《东极岛之歌》。曲风轻松又有趣,突然填上律师的歌词,替各位律师朋友们打打气! 希望各位CLECSS 律师朋友会喜欢。《律师之歌》律师啊你英俊又有型正义之风儿最先吹到你律师啊律师啊大陆最受敬重的职业客户都来亲吻你女孩都来拥抱你**************法律界你是赚钱的仙境金钱的阳光它最先照耀这里法律界 法律界我们不会离开你生是你的法律人死是你的小精灵(重唱)**************法律界法律界除了做律师我们哪儿都不想去!后语年轻律师,每天都在辛苦工作中。我们需要注入更多正能量,替这些年轻法律人打打气。希望年轻人多想想律师职业的优点,让法律界更团结,为国家社会作出更多贡献!除了做律师,我们哪儿都不想去!

【CLECSS 417】Lawyer 2.0

作者:CLECSS
06月09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以前我在斯坦福商学院时,每年学校都会举办China 2.0 conference,即是中国踏进新一代科技年代的意思。让我想起,中国律师也有第二代,第三代,像iPhone 现在到了第六代一样。因此今天我们就谈谈《Lawyer 2.0》。律师第二代,铁甲无敌,功能强大,能攻能守。Lawyer 2.0的时间管理律师第一代,都是大家比拼每天24小时里谁较用功。例如,A律师一天做了10小时,B律师一天做了15 小时,在大部分情况下,自然B律师较成功。但在Lawyer 2.0第二代里,律师已经不是只比拼24小时,我们看谁一天可以在做多于24小时的事情,怎样同时间做不同的事情,怎样利用人力资源分配让团队做远远超过24小时的事情。例如,听过有些团队C律师工作时D律师睡觉,到D律师起来工作时C律师睡觉,这样就可以确保团队一天可以工作满24小时,甚至更多。Lawyer 2.0的信息管理律师第一代,以前掌握好法律,再加点行业知识就好。现在信息这么发达,客户什么都知道,对律师的要求也高很多。所以Lawyer 2.0 需要通才,什么都要知道。不但要知道,还需要消化及分析信息,从而产生新的信息。例如,Lawyer 2.0 知道股市下跌,那对你的客户有什么影响呢,有什么需要提点客户下一步需要做的呢。所以Lawyer 2.0 不但要“知道信息”,而是要“产生有用的新信息”。这才是对客户最大的added-value。Lawyer 2.0的人脉管理律师第一代,每天就尽量接触不同的人,约不同的人吃饭。但对Lawyer 2.0的要求不只如此。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你的微信朋友估计也有几千人。所以Lawyer2.0 就不只是盲目地追求认识很多人,而是想清楚要认识什么人。例如我要认识房地产商的高管,那怎样通过我现有的人脉资源,再去“产生新的人脉”呢(在专业圈里,通过人找人,最多两层就可以找到)。所以跟信息管理一样,你是利用现有的资源,再有针对性地产生一些新的资源。结语律师,跟其他专业一样,不断寻找突破。在新时代,我们会看到很多铁甲无敌的Lawyer 2.0,他们会把我们的法律专业提升到一个新层次。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喜见更多的Lawyer 3.0,Lawyer 4.0 等相继出现,功能更强大,让我们这个行业大放异彩!

【CLECSS 416】律师:你习惯in the limelight吗?

作者:CLECSS
06月09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中国人比较含蓄,大家都习惯做事要低调,不要强出风头。以前小时候,父母教导我们,如果科学课上,老师要一位小朋友出来示范做实验,你先让其他小朋友做,以免弄坏有关仪器配备,伤到自己也不好。所以我们就习惯保护自己,低调做人,不想处于一个limelight(舞台灯下)。事实上,在斯坦福商学院读书期间,一般都是美国本土同学抢着发言,亚洲人如果不是觉得自己有什么 “真知灼见”, 也断不会贸然跳出来发言。In the limelight – 表演者的自信和欲望Limelight其实是舞台灯,“In the limelight”就是在舞台灯照射下的主角。律师无论在法庭上,或在谈判桌上,都是注定in the limelight。因为大家都在听你说话,俨如舞台上的表演者。不是每个人都有充分的舞台经验,很多时候要锻炼出来的。对于没有足够“舞台经验”的年轻律师来说,不同的讲者最大的分别就是“表演者之心”。有些年轻人,你会发现他们很喜欢“突出”自己,主动走出来发言,不介意处于Limelight下。他们说话技巧不一定很好,但是他们都很热爱表演,这样就拿到这个“演出机会”。表演不够好,他们大可一笑置之,下次努力做得更好。他们“表演”越多,将来就越有机会成名。In the limelight – 背后的底气以上的是一种“表演者”的态度。更踏实的,是你要有足够的底气走上这个舞台。由于小时候深受传统文化影响,所以我一直都不习惯处于Limelight下。小学和中学都做过班长,但是都是因为自己成绩考到第一第二,老师提名的,在同学没有异议的情况下当选。到了出国后,开始真正做学生会时,就明白群众基础的重要。你走出来,不是自居“领袖”就可以,你过去对社群有什么贡献,你人品人缘怎样,这都影响了你作为“领袖”的地位,也影响了你说话有什么分量。所以真的能长久处于Limelight的人,除了有当初“表演者”的勇气外,更重要是要有“底气”。你是否真的得到大家真心支持和认同,这样会让你在舞台上Limelight 下更长久。结语自从做了中国学生会,土兔版主,和CLECSS后,已经习惯处于Limelight下。事实上,在生活上,我也从来坦荡荡,这些都是自己真实做过的事情,也没有必要刻意不让人知道。所以我写文章也不用笔名,因为本来CLECSS推广法律教育和专业就是一件好事情,我就是要让更多人认识我们,让每一位中国法律人一起努力把我们的专业做得最好。

【CLECSS 415】年轻法律人面对社会的Glass Ceiling

作者:CLECSS
06月09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昨晚有一位斯坦福本硕毕业生约我吃饭。席间谈到社会阶级往上爬的问题,他问我在香港社会,一般人会否觉得社会的资源(例如几大财团垄断),年轻人发展空间有限,出来工作(非专业的)就一两万港币一个月,不知何日能熬出头来。我昨晚坦诚地分享了我的看法,这个道理也套用在一般法律人身上。如其坐井观星,不如跳出去放眼世界我告诉这位斯坦福年轻校友,以前我在香港读书生活也是这样想。但是后来去了美国读法学院和商学院就再没有这个想法了。去了美国后,你晚上一个人看夜空,天空一望无际,繁星点点,你会发现世界原来很大的。以前我在香港看星,其实是同一片夜空,但是因为香港高楼太多,往往看不到什么星星。你会发现人生很多事物(机会)其实本来就在,只不过你在某个环境没有发现,但你换了个环境,就会发现。香港是一个很小的地方。你每天都就看到本地发生的事情,如果你的思考点就局限于这个小地方,你的发展就限于那么多。所以过去10年,我把自己很多时间放在美国和中国内地,在那里我找到了很多人生的“希望”。回到香港,即使是同样的小地方,但是心已经大了,眼界已经开了,再没有觉得社会有所谓的Glass Ceiling。尤其是香港社会非常自由,只有想到的都能做。既使你今天做不到,心总是存着一份希望。有了希望,一切就有了可能。法律界其实是最公平,最没有Glass Ceiling的其实法律界往往也是最公平的,都是有能者居之。没有任何一位前辈能完全垄断一个法律市场。如果你是一位辩论高手,往往能在法庭上把一位非常资深的律师打败。在非讼方面,社会日新月异,往往有新业务让年轻律师发掘,年轻律师往往能找到新客户和新的领域去创造自己的一片新天地。而且法律执业的成果是算小时的,所以只要你肯努力,比前辈努力,往往能比前辈做得更好。所以跟社会的一般观念不同,法律界其实不是排资论辈的。如果你的律所不让你升职,你大可随时跳槽去另一个赏识你的律所(KE等律所近年就靠此吸纳了不少人才),或甚至自己开创一个律所。如果大家有留意,近年的Boutique Firms 多不胜数,他们都极富生命力,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年轻企业家的影子。结语几年前我就不相信社会有Glass Ceiling这回事。很多时候,所谓的Glass Ceiling,其实就是我们心中的Mental Block,我们告诉自己社会有Glass Ceiling而“甘于现状”。但Glass Ceiling (即使有)毕竟是透明的,我们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天大地大,难道你不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吗?所以如果各位CLECSS 律师朋友们内心有Glass Ceiling 这块Mental Block,应该尽快把它打破。人只要一天活着,一天就有无穷的希望和可能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Dream。

全部 / 共有149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