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共有1494篇文章

【CLECSS 374】律师们:你会让你的孩子读法学院,做律师吗?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六月一日是儿童节,这周写一些儿童的文章。各位CLECSS律师朋友们,经历过多年的法律风浪,你还会让你的孩子读法学院,做律师吗?过去几年接触过一些律师父母,有相反的看法。正方:应该让孩子做律师问过一些律师朋友,说当初出道时没有人脉多艰难,很辛苦才建立了一些同行关系,累积了一些客户。小孩将来要是做律师,父母很多东西可以传授,例如怎样从小到大培训律师思维,让他们多接触一些法庭/律师的事情。长大后,父母也可以指导他们读什么法学院(例如是否留学),做什么专业领域好。更重要的,父母在同行的人脉可以帮助他们找到工作。这样的话,孩子法律事业之路会很顺。如果孩子不做律师,父母在法律界的同行和客户人脉资源反而会浪费。所以见过不少“律二代”的例子。反方:不应该让孩子做律师很多朋友做律师,也是为了生计。有句话说“要是有钱,谁做律师?”跟很多律师朋友聊过,觉得自己现在那么辛苦,就不要再让孩子读法律,做律师了。很多律师朋友,每天工作非常疲劳,觉得自己都赚了那么多钱了,就不要让孩子再读法律了。让孩子去追求自己的快乐,如果他想去读音乐美术,也没关系。反正家里生活富足,也不需要靠这孩子赚钱回来养家。当然,这最后也是要看孩子心里怎样想。也可能孩子天天接触做律师的父母,会产生对法律的兴趣也说不定。结语这两种看法都很有道理。不过最重要是孩子本身怎样想。他们怎样想很受父母影响。如果律师们每天回家,都很积极正面,觉得自己做了很多正面的事情,孩子也会收到你正面影响,喜欢上律师职业。反之,如果你每天回家,都很疲劳,天天在埋怨工作。那估计孩子也不会喜欢法律。过去几年,我一直都希望把正能量带给每一位法律人,告诉他们这是一个好的职业,不过最后他们怎样选择,我也很尊重他们选择的自由。我们每个人都生而自由的,必须自由地追求我们喜欢的生活!

【CLECSS 373】工作小时太长,要换工作吗?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最近,身边很多律师朋友换了工作。很多本来都是在很好的律所工作,因为工作小时太长,工作太辛苦而换了工作。有些先休息一下,有些换了些没有那么忙的律所,有些换了法务。那到底怎样决定换不换工作呢?在作出决定时,要比较一下换工后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以下是我过去几年见过的一些案例:先休息一下,去旅游,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几年见过一些很有勇气的朋友,在没有下一份工作的情况下辞掉现在的工作。不过比较多是女孩子,有些已结婚,有家庭照料,或要照料家人。很多都先休息半年再想,有些环游世界。一般都发现他们那半年都过得挺开心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其实也不用担心他们半年后找不到工作,我一般见过的情况,都是他们决定回职场时,都能在3个月时间内找到。因为主要原因是他们以前的律所忙,其实也做了不少项目,所以即使停了半年也有很多律所愿意把他们招进去。去一个没有那么忙的律所这是很多律师朋友的选择。例如从一个一线的国际律所,退到一个二线国际律所。不过这个选择要很小心。你要弄清楚两个情况的分别:到底它们没有那么忙,是生意没有那么好,还是他们的执业性质导致他们没有那么忙?如果是前者,就要想清楚那个律所是否生意不稳定,你进去后会否闲着浪费时间。如果是后者,例如他们的业务是某一专业领域,例如信托,本来工作时间就没有资本市场那么长。在后者的情况,虽然工作小时短,你可以发展出一种特别的专业领域,这样的话,工作时间短也不是一个问题。转去法务转法务前,你要了解该工作小时是否真的短,能否学到东西。这要看公司的性质,对聘用外部律师的态度。例如如果那个公司是投资性的公司,就会有很多交易在做,那你也会能学到很多交易的经验。如果不是投资性的公司,平时可能只看一些日常经营业务的合同,不会学到太多东西。另外,也要看公司是否愿意多用外部律师。有些公司可能期待很多事情内部法务能处理,就不太用外部律师,这样的话,内部法务工作时间也会很长。结语各位CLECSS律师朋友们,如果你发现现在的工作时间很长,很想换工作,建议大家多给自己6个月的观察期。在这6个月多想想,自己是否喜欢现在的工作,如果我换了工作,生活是否会比现在开心。这6个月期间,也可以开始探索外面的机会。在此祝愿工作繁忙的CLECSS朋友们,都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有足够的休息和私人时间,天天开心快乐!广州的朋友们周六CLECSS 讲座见!【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

【CLECSS 372】法律备忘录写作中的修表理论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作者:Jerry Liu,环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美国密苏里大学Kansas City分校法学博士,南京大学法学硕士,多年并购,公司法法律服务经验。)几个星期前为CLESS写了个“火车理论”的短文,今天想写一个“修表理论”。假设一个外国朋友在上海问你,“请问现在几点了?”估计你会回答“现在下午三点半。” 在告诉对方时间以后,你如果你认为对方需要一些必要的、更多的信息,你还是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比如,你可以补充,“我知道你来自纽约,特别提醒你一下,好像昨天美国调整夏令时,算上时差调整,今天下午你的电话会议应该是在北京时间4点,而不是5点了。”如果你进行这样的补充,我想你的朋友一定会认可并感激。但请问你会不会这样回答,“现在下午三点半。还有,我认为你的表要修一下了。我会修表,修表的过程是这样的:第一,你用特殊工具打开后盖;第二,旋开表冠;第三,用油布仔细擦拭表里的零件;第四,用专用仪器监测走时……对了,对于上述的每个步骤,又有如下分步骤和注意事项……”如果你这样回答,你的朋友一定认为你脑袋进水了。这就是我所说的“修表理论”。人家只是问你时间,你问什么告诉别人怎么修表,还要强行把对方的手表从手腕上脱下来?这听起来有些夸张,但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业内某些执业非讼律师在给客户撰写法律备忘录中的误区。Don’t get me wrong, 我在这里抨击“修表理论”,并不是endorse某些中国律师对客户问题回答过于“言简意赅”的做法。相反,这些过于“言简意赅”的回复往往不能真正回答客户的问题,特别是背后有强烈商业动机的问题。经常看到某些初级律师的回复客户邮件或备忘录非常简短,而且在已经这么简短的回复中还有将近四分之三的篇幅是在援引法条的名称和内容,例如“根据于某年某月某日生效的,由某部委发布的某规章的第多少条第多少款,吧啦吧啦吧啦……”没有任何适用客户实际情况、实际需求的分析(例如美国法学院legal writing中的IRAC方法)。就这样的工作成果,大部分客户是不会愿意付钱的。我现在说的“修表理论”是上述问题的另一个极端。如果客户问一,你可以根据你对客户的商业诉求的了解回答一点五,这样大部分客户会appreciate。但你一定要回答十,客户没有时间去看一些与其商业目的没有任何关联的内容,更不愿意就剩余的八点五付费。那为什么还是有同行热衷告诉客户怎么“修表”呢?随手想了几个理由,大家看看有没有道理。第一,某些律师想拼命BILL时间。律师要完成BILLABLE HOUR的要求,合伙人要完成业绩指标;第二,某些律师还真不知道现在几点(靠,不会吧。真例子好像不太恰当……),但上次帮别人修过表,想掩盖、淡化一下;第三,某些律师有较深的英美法背景,意图cover each base。殊不知,在case law体系下,律师必须把多种可能性全都要涉及并shoot down。这就是大家看到美国律师起草的文件动辄上百页的原因之一。最后想提一下,这个“修表理论”其实还有很多版本,比如说我同样喜欢的“香蕉理论”。Client: “Does China farm bananas?”Rational Lawyer: “Yes, it does. But let me tell you something that might be of interest to you. Although bananas are farmed in China, 80% of the bananas consumed in China are actually imported, say from Thailand. If you want to use bananas as one of your formula’s ingredients, you may consider importing them from Thailand.”Insane lawyer: “Yes, bananas are farmed in China. I have advised another client in relation to farming bananas in Hainan. Let me tell you how bananas are actually farmed in China. First, most of the farm land is owned by agricultural collectives…; second, …; third, …”请问你有自己的版本吗?(本文中的修表过程及中国香蕉进口比例纯属作者臆造,未经研究查实。)

【CLECSS 371】记2007年中国政法大学昌平讲座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今天是2015年5月31日。回想起来,是大约2007年5月29日昌平讲座的8周年。也许那天谁也不会想过一个普通的讲座会发展成为一个中国其中一个最大的法律人平台。就因为那个讲座,让我继续走遍中国各地做讲座,后来听过讲座的学生越来越多,就成为了今天的CLECSS平台。我以前一直在想,我怎样通过CLECSS讲座影响中国年轻法律一代,后来才发现,CLECSS也改变了自己的事业和人生。怎样会想到去中政法做讲座也许,对于一个香港人来说,如果你不邀请我去昌平,可能一辈子也不会踏足那里。所有事情也是机缘巧合。我美国JD2006年毕业,2007年做第二年律师,刚好土兔网开了香港版,因为做版主的缘故在那刻开始通过BBS认识了很多内地的年轻法律人。又刚好那时候在北京Baker工作,就被中政法的学生邀请过去做讲座。当时候,我的感觉是一个很特有的体验和挑战。我虽然在美国时做中国学生会,但是在内地做讲座倒是第一次。好在我在土兔网上已经回答过几百条学生的问题,知道学生的关注点和常见的误区。我每次讲座(至今也是)也会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才去讲的。昌平讲座那天那天学生们安排车把我从国贸接送去昌平校园,事前学生已经跟我说明那个地方“很远很远”。但是当天并不堵车,所以出奇地很快(30-45分钟)就到了。到了后,学生指着那个山说,这就是我校的军都山了。那时候我在想,这个山下,这么多年来不知道有多少学生的法律理想和奋斗故事。简单地吃过晚饭,7点准时到了教室,已全场满座,并且能站的地方也站满人。看了这个场面,很是感动。我首先介绍了自己的教育和工作背景,然后跟学生们谈谈国际法律教育和怎样进国际律师事务所工作。因为土兔网的关系,那时候基本上所有问题都回答过,例如美国v 英国LLM 有什么好处,什么是Global Pay 等。那时候信息并没有像今天那么发达,所以很多呆在昌平的学生都感到很新鲜好奇。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学生的问题非常多,但每一个问题,也看出他们对出国留学,和进顶尖律所的渴望。也许,我给他们最大的信息是:这些并非邀不可及的事情,一切都在身边,问题是自己争取不争取,正如昌平其实也没有想像中那么远。我在校园一直呆到接近10点,回家后仍然很兴奋,当年帮助学生的热情一直留到今天。这个Passion,一直有增无减。这次讲座的收获这次讲座,让我见识到内地学生的热情,和对理想的渴望。虽然我在美国做中国学生会时也接触了不少内地学生,但是这次是我真的第一次在内地近距离地跟内地学生接触。这些学生很多最后也出国留学,现在在各大顶尖律师事务所工作,现在很多学生还有联系。对我自己而言,我意识到自己原来用普通话演讲没有问题,而且发现了自己对推广法律教育就业的热情。在之后几年里,一边在土兔网上辅导年轻法律学生,一边去全国各地做讲座,后来把讲座系列改名为CLECSS。去年开了CLECSS 公众号,一直做到现在。结语我以前一直在想,我这么多年来怎样改变了年轻法律人,其实后来才发现,最大的改变是自己。因为有了你们,让我更上进。每天早上我可以一篇文章不漏,因为我知道你们对我的文章的期待,如同过去八年你对我讲座的期待一样。所以,在此我特别感谢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是你让我奋进,让我发现了自己对中国法律教育和就业的热情,让我坚持了八年。自从八年前离开昌平后,自此没有再回去过。期待有一天能再回到军都山,跟学生们再说说法律人心底的梦想,告诉他们其实昌平跟国贸也没有那么远!中政法的朋友们,有缘再见!【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

【CLECSS 370】法律人如何利用天时,地利,人和成功?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各位CLECSS朋友,假设你是小明,在中国早上10时从一位大妈手上买了一张彩票,可能没有中奖,生活一样地过;但在“平行时空”下的小明,在美国晚上10时从一位美少女买了一张彩票,可能就赢了几千万美金,娶了美少女回国后成为富翁。所以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地点可能就有不同的结果。今天我们就看看律师怎样利用天时,地利,人和,达至成功。天时以往行兵打仗,我们都看天气。就以法律事业发展而言,是要看经济环境和时势变化。例如,你哪年出国读LLM/JD, 都会影响自己的事业发展。而且这个出国时间点的分析,每年不同。一般来说,如果预计毕业后经济会很好,应该尽快出去。例如如果你06年国内本科毕业,可以直接去读LLM, 07年毕业后经济大好,就可以直接进外所做Associate (当年有不少这种个案),或先做Legal Consultant, 过一两年做Associate。但是如果你现在本科出去,就没有像当年这么容易找到好工作,可以先考虑国内本科/硕士毕业后工作两三年后再去读书。所以在作出某个决定前,要先研究一下“天时”。地利地利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你要想清楚自己要在哪里发展。同一个人,做相同的事情,在不同的城市做,就会有不同的效果。比如说,你是要做本地业务的,那你越local越好, 要确保大家想起某个城市(例如南京),就会想到你。但是如果你要做涉外大项目,则非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大城市工作不可。“地利”可以发挥出很大的作用。大家可以翻看【CLECSS#354】《律师事业发展专注一个城市,还是到处漂好?》。适当的城市编配,可以有助于发展事业,互补资源。例如你在香港呆过,长远在上海发展,那就可以利用两城的资源互动。人和人和是最要的,即使同一个小明,做同一个地方,做同一件事情,碰见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结果。比如说,如果小明在打高球,刚好旁边是一个潜在大客户,那说不定打完18个洞后,就会拉到一个大客户。但如果身边是几个律师,可能大家就风花雪月,打完球也没有所获。我们尽量多认识人,但认识时不要功利,我们永远不知道对方对我们事业将来有没有用,但可以先交个朋友,将来有用就有用,没用就没用,也没有关系。我这几年来,也抱着很开放的态度认识身边的每一个人,在认识那刻从来不会想过有没有用。但某年某月你想到要找某一领域的人(例如要找高球俱乐部的,用其场地搞活动),你就会找到人。结语各位CLECSS法律界朋友,由于我们做同一件事,在不同的天时,地利,人和,有不同的结果,所以有时候我们可以做一些筹划,在最有利于自己的情况下挑选合适的元素。所谓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我们用自己最大努力(包括筹划的努力),做到最好。至于余下的事情,例如法学院毕业后会否刚好遇到金融危机,这个在不在我们控制范围。人生努力做到最好,就无愧于心,祝各位好运!【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

【CLECSS 369】LLM/JD Party: 流走的岁月-X年后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不经不觉,又到了一年一度的LLM/JD Party,是时候送别准备出国的同学了。期待在6月12日的活动上见到各位!做土兔版主和CLECSS 讲座这么多年,每年都辅导了很多法律学生,他们拿了Offers后我都习惯跟他们告别,几年后又会在工作上碰见他们。每次重遇他们,既是兴奋,又是感概。兴奋是这些年来播下的种子,终于茁壮成长。感慨的是一年又一年过去,岁月飞逝。X年前也许,你会明白我像一位老师,看见这些学生的成长。每年辅导的学生,有去哈佛耶鲁的,也有去一些不知名的大学,但是无论他们去哪里,我的心都是一样,我很希望他们能成为一位有为的法律人才。每年送别他们出国时,他们都对外国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对法律事业充满憧憬。每当你见到他们,就不期然的想起年轻时候的自己。在每年的聚会上,他们都会抓着我问法律事业意见。我很想跟他们说这些都没有标准答案。孩子们,你去寻找合适自己的人生吧。只有你知道怎样是最合适自己的。但是我每年也没有这样说,因为我知道只有他们再经历几年的历练,再真正能跟他们谈人生。重遇这些出国的朋友,过几年后重遇我时,都会有很大的变化。随着在律所工作了几年,已经少了当年的稚气。大家都踏实很多,大家谈谈过去自己的工作经历。也许,大家都太忙了,没有时间细味人生。我最高兴的是这些当年参加过我活动的朋友们继续参加CLECSS活动,跟年轻人分享自己出国留学和成长经验。我们就是怎样被现实摧残,但在年轻人面前,也必须让他们心怀梦想,让他们的人生画上彩虹。X年后X年后,我见到这些当年的学生拖着自己的小孩,然后要小孩叫我做“叔叔”。也许,人生飞逝,无奈。这些年后,自己和这些学生都看破了人生,对很多事情不再介怀。是的,我对于自己的得失不再介怀,但我对于这些法律年轻人还有梦。我看到了这些这些年轻人,就会想起国家的未来,我们一个富强的法治社会。X年后,纵使我自己不再年轻,但是仍然会坚持举办这个年度LLM/JD Party和无数的CLECSS 讲座。结语这些年来,人生的追追寻寻,对很多事情早已看破。但是我每次碰到这些朝气勃勃的法律年轻人,是你们让我时刻保留着当年出国时的梦想。就因为有了你们,让我对理想不放弃,对现实不屈服。即使我们将来人生旅途再没有机会见面,你们的精神意志将永远活在我心中。期待在6月12日的LLM/JD Party见到各位(详情请参阅CLECSS公众号上另外一个贴子)!

【CLECSS 368】律师的情绪控制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各位CLECSS律师朋友们,大家在律所里面,每天都要承受巨大压力,这个压力来自合伙人,也来自客户。所以不免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今天我们就讨论一下怎样控制喜怒哀乐。怎样控制“怒”有时候,你对于客户会很生气,这个“怒”,可能因为客户不讲理,也可能客户本身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你跟他讲来讲去他也不明白。大家可以参考上周的【CLECSS#361】《律师如何应付麻烦客户》。对于这种情况下,在决定发不发怒时,要以“目标为本”的心态,想想发怒后能达到什么后果。如果你受硬不受软,跟他发脾气后,能压到他,能让他依你的意思,那就可以考虑发怒。但大多数情况下,你生气跟他吵一顿也没用。既然没用,基于“目标为本”的原则,只需要把道理跟客户说一遍就可以,尽量找出合法合理的解决方案。情绪对于律师做事情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既然没用,也没有必要做。怎样控制“哀”对于大部分资深律师来说,对很多事情都看透,不会因为一些工作上的小事而不开心。但是对于很多年轻律师来说,很容易因为一些工作上的错误而感到不开心。有时候也会因为人际关系和工作小时过长,而感到郁闷。“哀”其实比“怒”更消极。“怒”的人一般会发愤图强,但“哀”的人可能会有恶性循环,你忧伤,感到工作做得不够好,把这负面情绪带进工作中,明天的工作会做得更差。解决“哀”的最好方法,是忘记过去发生的事情。当你检讨过得失,你就把这件事情放在一边,努力面对前面的事情。“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一切明天从头来过,不要把任何负面的情绪带到明天。结语那我为什么没有提到“喜”和“乐”?我认为“喜”和“乐”都是正能量,不需要特别控制,该快乐时就快乐,只要不要“得意忘形”就可以。在此祝愿所有CLECSS朋友都有最强的EQ,只有最强大的心,最后才是赢家。因为有强大的心(包括广阔的胸怀),无论在任何逆境,面对什么困难,你都能熬过去。各位好运!广州的朋友们,下周末CLECSS讲座见!(详情参见今天CLECSS公众号发的另一个贴子)。【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

【CLECSS 367】是谁扼杀了律师的创造力?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法律专业的特点,是要遵从法规,个案(普通法系),及其它模板。这样好像跟创意风马牛不相及,甚至相反。律师惧怕错误,都循规蹈矩,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创造力。今天我们就看看是谁扼杀了律师的创造力?我们怎样能在法律专业保持及发挥创意?是谁扼杀了律师的创造力?不管你之前读文科或理科,由你进法学院那天,你就被教导要遵从法规和个案(普通法系)。纵使老师告诉你考试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总会有些答案的写法比另外一种答案的写法分数高。所以我们在法学院已习惯遵从一个固有的规则。任何偏离了这个规则的都会被视为“冒险”。进了律师事务所后,你就更不敢犯错了,如果明明有模板可以抄,为什么又要创新呢?用了模板,以前做过可行,就没有人可以说你做错。但是即使你发现如果创新,对客户有附加价值,你也不敢贸然尝试,要是出错你就要负上全责。律师怎样保持创造力由于在律师事务所里创造力被长时间压抑,所以平时大家工余时间更应该多接触一些创新的事物。最容易的是看电影,每一个电影里都包含了导演和编剧的无限创意。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都是我进电影院学习的目的。如果我明知那个电影说什么,我就没有兴趣去看。我偏偏是想看我自己想不到,但导演能想到的事情(例如Inception)。这种不限于是科幻片,也包括了喜剧,像早年周星驰的作品。除了电影外,也可以参观艺术作品展,看看油画和雕塑。律师其实是创意空间的事实上,律师不是不可以有创意空间,而是我们没有这个勇气。我们看看过去几十年,其实有很多有创意的事情。像防御收购的Poison Pill, 像互联网公司的VIE架构,这些在当年第一个新项目都是新事物。除了靠他们的创意思维,也靠他们的勇气。要是律师没有胆量提出一个新方案,这些经典案例今天都不会存在。同然地,每每你看很多各国的最高法院的案例,往往都有法官敢于创新,偏离有些固有的判例原则,因应时代的需要作出创新。他们的勇气,值得我们各位律师学习!结语我自己也是很喜欢创新的人。所以每一篇文章都是原创作品。各位CLECSS 朋友每天看我的文章,总是看到不同的题材和思维。我一直都认为,如果你看我的文章,不能看到一些新的事物和观点,我这篇文章便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所以我每天都寻求突破,追求创新,与各位CLECSS 朋友们一起Think Big; Do Big! 【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

【CLECSS 366】怎样挑选合适自己的法学院?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以前很多朋友就选校找过我,问我怎样决定选什么学校。如果你手上的选择在排名上有差距,那当然是选择排名靠前的法学院,毕竟大部分情况下,LLM /JD一辈子可能只读一次,事关前途,必须去排名靠前的法学院。但是,如果你手上的选择排名相若,那怎样决定去哪个法学院。这让我想起以前我小时候听的一个讲座。讲者说,什么是最好的学校呢?就是最合适自己的学校。以下是“好”的学校的特点:(一)校友喜欢自己的学校一般来说,如果你发现校友很喜欢谈及自己的学校,说当年生活多美好,一般就是好学校。校友真心喜欢学校和假扮喜欢学校是很容易分得出来的。一般真心喜欢学校的,会主动跟你分享自己在校园上美好的回忆,如果一个假扮喜欢的学校,你问他一句,他就会回答你一句。事实上,我读JD期间就有很多很美好的回忆,所以我每次都有很多滔滔不绝的往事可以跟大家分享。(二)这个学校能达到你想要的东西这个很主观,要看自己想做什么。有些学校比较注重学术(例如耶鲁,芝加哥大学),如果你目的是要走学术路线,可以去那些学校。有些会培训你为通才,什么都懂一些,学术压力不太大,但鼓励你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将来可以走管理路线。所以,要多向学校校友了解学习氛围和文化。这个可以从校友毕业后的路向看出来。例如某学校出来做大学老师比例比较高,那就表示这个学校比较学术。(三)学生多元化,互相学习,学会谦卑有些学校的学生,培训出来的学生走出来就觉得自己很牛。但一个真正好的学校,里面有很多好学生,你进去后你会有一种“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感觉。你越跟同学交流,你越发现身边的同学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然后就会越来越谦虚,明白天下大有牛人在。你会去掉年少时的轻狂,然后每天努力踏实去学习。这样塑造出来谦虚有礼的学生,就是好学校。结语我很幸运,我很喜欢我留学的日子。因为他们都是我人生最快乐的时光。很多时候,其实也不一定是因为学校,跟多时候是自己本身。在你选定了某个学校后,就靠自己尽量发掘学校的好处,怎样好好利用自己在校的时光做更多事情。例如,如果你学校在纽约,就要看看怎样利用机会多跟纽约这个城市的专业人士接轨。对于考虑进修的CLECSS 朋友们,祝各位都能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学校!

【CLECSS 365】CLECSS 微信公众号一周年:八年奋战,三个坚持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各位CLECSS 朋友们,不知不觉CLECSS来到了第365篇。作为极至少数100%“原创+首发”的法律公众号,我们很自豪地完成了一年的马拉松旅程。但是我可以跟各位保证,明天大家醒来,我们还是会有第366篇的。也许,对于过去一年才开始关注CLECSS公众号的朋友来说,你看到的是我每天早起发文章的坚持。但是,你看不到的是我8年来在全国做法律教育讲座的坚持。所以今天的题目是“八年奋战,三个坚持”。那到底CLECSS背后的“三个坚持”又是什么呢?(一)坚持理想,只要相信,就能做到这么多年来(自2007年),当我做CLECSS时,身边的朋友都会说,你做这个干什么,倒不如专心自己的法律事业,尽量多累及多一些客户。你这样做,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大家可以参看【CLECSS #342】《律侠西西》。在我做CLECSS的八年期间,我常会听到这些话,但是我内心的理想从来没有因此动摇过。首先,我相信法律教育和专业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能为国家做好的事情,是我们每一位律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我做CLECSS初期,我不知道我具体能对社会有多少影响力,但是只要一有机会,我就会尽力去做,把我在香港的每一个假期都用来做讲座,把我每一分钟下班回家的时间都用来回答年轻律师和法律学生的问题。在这个理想背后,我知道只要去做,就能做到。因为我相信,所以这么多年来都没有放弃。(二)把心放在每个年轻法律人里这么多年来,在圈中慢慢建立了知名度。但是我并没有招很多助手帮我。大家发过来的短信和电邮,差不多每一个电邮都是我本人亲自回的。CLECSS并不是一个机器人,年轻法律人每一封信,我都会亲自阅读,并尽可能都仔细思考过后亲自回信。在年轻律师成长当中,每每都会经历困难,就让我们一起走过这段日子。有时候,学生发过来的问题(例如家庭问题),也不是我能解决的,但是有时候一封安慰的信,也可以让大家在黑暗的日子找到一丝曙光。这是我一直坚持在CLECSS文章里灌注的积极正面的元素。所以每一篇CLECSS文章里,你会发现我们对年轻法律人的心思和关爱。(三)坚持创意和公正持平我坚持每天发原创文章,因为我觉得身为律师我们更应该注重原创,而不是每天转发别人已发表的文章。我们作为律师的,要注意自己的创造力。我宁愿跟别人说,我自豪地写了一篇有数千人阅读的文章,比起我跟别人说,我转发了一篇数万人阅读的文章好。这些原创的文章,我都坦率地按自己的内心想法和见解写出来,所以CLECSS一直给大家公正持平的感觉。结语今天是CLECSS的第365篇文章,明天还会有366篇。只要太阳升起的一天,我们还是会写下去的。各位CLECSS律师朋友们,只要你们一天坚守法律人的岗位,我们就会一天坚守我们CLECSS的岗位。因为你的梦想与CLECSS的梦想早就系在一起了,都是Think Big; DoBig。在此祝愿大家都好好在法律界做一番大事吧!期待在未来一年在各个城市的CLECSS活动见到各位!【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

【CLECSS 364】法律背景申请Top MBA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今天是CLECSS 的第364篇文章,还有一篇就满一年了。自2013年起,我在优酷Youku上载了6个CLECSS访谈。其中5个早前做了文字版,包括:【CLECSS #37】《从北大到美国斯坦福法学院JD》【CLECSS #41】《从法律到商业(斯坦福商学院MBA 访谈)》【CLECSS #49】《申请美国Top 3 LLM (美国斯坦福法学院LLM)》【CLECSS #50】《在美国硅谷开律所(谈律师创业精神)》【CLECSS #52】《在香港的国际律师事务所工作》今天我把最后一个访谈《法律背景申请Top MBA》写成文字版。大家如果以前看过Video, 也不妨今天重温一下。这些访谈,大家在优酷Youku搜索CLECSS就能找到。访谈者:梅品和 Simon Mui,CLECSS 创办人受访者:于童Frida,牛津法律硕士,斯坦福商学院MBA Candidate日期:2014年4月优酷Youku访谈:可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Simon:欢迎大家来到CLECSS第六场访谈。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以法律背景申请Top MBA。我们今天很高兴邀请到Frida做我们今天的访谈嘉宾。我先介绍一下Frida:Frida是中国政法本科毕业,英国牛津法学硕士,后来在英国律所Freshfields 做了几年,再回到青岛银行做Assistant General Manager,背景非常特别。今年她成功申请到Stanford MBA,据我所知道她可能是第一位中国政法申请到Stanford MBA 的人,所以特别厉害。Frida你自己有什么补充呢?Frida:梅哥,基本上已介绍得比较充分了,没什么补充。Simon:好,第一个问题。律师申请全职MBA 比较少,很多时候即使读商学院也会选择读一个兼读的EMBA,去建立人脉。有些律师选择不读商学院,尽量多做一些项目,不会再费一两年时间读商学院。你自己基于什么考虑去读全职的MBA啊?Frida:我自己想通过MBA做一个职业的转换。之前一直做法律工作,在律师行工作,想尝试商业领域,所以想通过MBA做个职业的转换,就申请了MBA。Simon:但你的情况跟别的律师有点不同,别的律师在律师事务所工作,而你在银行工作,已经往商业的方向走。你会否觉得这样花两年全职去读MBA机会成本有点大,时间和金钱都花很多呢?Frida:虽然我在银行,但还是法律合规部,做的还不是作出重要商业决定的角色,我还是做一个支援的角色。另外,我觉得去世界顶尖MBA (像Stanford一样的商学院)更能开拓我的视野,了解世界的趋势,所以我觉得这两年应该很值得的。Simon:申请过商学院的人都知道,Stanford商学院的录取率是很低的,所以可能是世界上最难考的商学院。我想问一下,作为一个律师,申请时面对什么困难?我们平时就是做文件和项目,但是商学院讲求领导才干和管理经验,你怎样sell 自己?Frida:这个对律师来说是有相当困难的。律师刚出道时是跟合伙人和资深律师做事的,supporting 的角色,所以必须发掘一些leadership 的例子。另外,法律行业不能太多creative 的东西,不同于例如消费品行业,可以有很多creative 的东西,但法律行业要遵从很多规章。所以对于这点,法律行业还是有局限的。Simon:另外,商学院有一条必问的问题,就是What matters to you most, 你怎样回答呢?Frida:我自己取材并不来自法律界,我更多从我自己的性格,童年等取材,突出自己的特点。Simon:你这么难得拿到Stanford MBA 的Offer,你对于你未来两年有什么期望?Frida:第一,从hard skills 的角度,我希望能补充我在金融会计知识方面的欠缺。从soft skills 的角度,我希望开拓自己的视野,多接触一些有趣的人,开拓自己的人际network。另外,就是借Stanford 的地利优势,多接触一些科技相关的东西。Simon:其实每年都会有一些中国龙头科技公司的老板过来演讲,可以认识一下。Simon:那你读完后会回法律界吗?还是会做一些创业或VC 的事情?Frida:这也是我最近在思考的事情。我有两个思路:第一,就是把过去的经验串起来,因为我以前是做资本市场,PE的,估计我可以做PE 或VC等。第二,就是可能更勇敢一些去创业,这边创业风气也很浓厚。Simon: 创业会跟法律相关吗?Frida:有可能啊。Nothing is impossible。Simon:最后一条问题,对于想出国读书的律师,在LLM, JD, MBA的选择中你有什么建议?Frida:你要想清楚自己要达到什么,长远目标是什么。例如你想要一些法律的知识补充,那读个美国LLM就最快,但是如果你想更宏观看事情,读MBA更合适。做律师可进可退,读完后做法律或商业都可以,到时候会建立不少人脉。Simon: 比如说如果一个律师做derivatives, 你看他读个LLM,然后加个business certificate, 例如UPenn或Northwestern都有类似的课程,你认为这样足够了吗?Frida:这还是要看个人的背景和需求,如果他之前已经读过商科,大可以专心读LLM, 最多多修一些商学院的课程,但像我这种一直读法律的,还是读个MBA更能有系统地补充金融方面的知识。Simon: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法律背景的人申请商学院有什么要注意的呢?Frida:第一,要有自信,尝试就好。如果尝试,有50 %可能性,如果不尝试,机会就是零。第二,尽早准备,最好一两年前开始准备,尽早在做项目,及跟推荐人关系方面下功夫,尽早把GMAT考出来。Simon: 那你觉得GMAT对律师来说容易考吗?Frida:我个人成绩不过不失,平均水平吧。一个月时间准备。Simon: 很多人说,对律师而言,Verbal比较简单,但数学比较难,因为数学都全忘记,你怎样看?Frida:我觉得作为亚洲人来说,我们还是应该对自己的数学有信心的,还是比较简单的。Simon: 根据我了解,过去几年,法律背景考进斯坦福商学院的,就只有我们几位,我,你和接受我们CLECSS第二次访谈那位毛新凯。那姑且看看我们几年后发展得怎样吧?好的,今天就到此为止。我们再次感谢Frida 接受今天的访谈,下次再见。Frida: 谢谢Simon,很荣幸。

【CLECSS 363】法律界的钻石王老五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今天是周五,还有三篇,就到第365 篇。心情越来越兴奋。相信大家也看过《丑小鸭变天鹅》的童话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年轻律师也可以煤炭变钻石。只要自己能承受高压,持之以恒,万事可成!煤炭的日子我们在法学院出来,大家都是一块不起眼的煤炭。如果我们在一些高工作强度的律所,例如君合,方达,汉坤等,我们每天都好像煤炭一样高压着,受到最高的磨练。在这些律所,只要我们不放弃,长期抵受那些高压,就有一天可以成为钻石。如果你在一些低工作强度的律所或公司,虽然你会是一块很轻松舒服的煤炭,但是很多年后,你还是一块煤炭。所以年轻时候,多受一些苦是好事。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生活过于轻松,还是要趁早换一个工作。在年轻律师的煤炭时代,你是一块不起眼的黑块,那时候就是做了什么事情,也不会有人注意到。所以那时候,根本不用在乎别人怎样看你,有朝一日自己成为钻石,就能华丽转身。钻石的诞生过了8至10年后,钻石诞生。那时候,自己打扮得像大Par 一样,再没有任何人记得你初出道时的模样。也许只有自己(或你身边跟你一起成长的同事)才记得那些披星戴月,头发凌乱的日子。现在名牌西装革履,绅士风度,很难想象当年是一块煤炭。我们世俗人看钻石,只会说钻石多漂亮多耀眼,但是我们总是忘记了它真正可贵的特点,就是它的坚强。经过多年磨练洗礼的律师,现在是无坚不摧,自身坚硬无比的晶石。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道的辛酸故事。这些坚硬无比的晶石,就成为我们法律界的精品。当我们拿钻石出来炫耀时,我们不忘在煤炭里还在煎熬的同行。我们要让他们相信,只要你坚持着,总有一天会成功的。结语这些年来,见到很多我以前辅导过的学生,都熬了出来。因为我跟他们都早年认识,所以都见过他们煤炭的日子。虽然今天你看见他们钻石的外表,但是他们其实内在的心没有改变。依然是一样勤奋,一样是谦虚踏实地工作。这就是我们的法律专业,我们无论在任何一个岗位,初级或高级,都是忠于本分。祝各位CLECSS 律师朋友们,无论在煤炭或钻石阶段,都能好好过自己的法律人生!【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

【CLECSS 362】律师之华丽转身 - 煤炭变钻石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今天是周五,还有三篇,就到第365 篇。心情越来越兴奋。相信大家也看过《丑小鸭变天鹅》的童话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年轻律师也可以煤炭变钻石。只要自己能承受高压,持之以恒,万事可成!煤炭的日子我们在法学院出来,大家都是一块不起眼的煤炭。如果我们在一些高工作强度的律所,例如君合,方达,汉坤等,我们每天都好像煤炭一样高压着,受到最高的磨练。在这些律所,只要我们不放弃,长期抵受那些高压,就有一天可以成为钻石。如果你在一些低工作强度的律所或公司,虽然你会是一块很轻松舒服的煤炭,但是很多年后,你还是一块煤炭。所以年轻时候,多受一些苦是好事。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生活过于轻松,还是要趁早换一个工作。在年轻律师的煤炭时代,你是一块不起眼的黑块,那时候就是做了什么事情,也不会有人注意到。所以那时候,根本不用在乎别人怎样看你,有朝一日自己成为钻石,就能华丽转身。钻石的诞生过了8至10年后,钻石诞生。那时候,自己打扮得像大Par 一样,再没有任何人记得你初出道时的模样。也许只有自己(或你身边跟你一起成长的同事)才记得那些披星戴月,头发凌乱的日子。现在名牌西装革履,绅士风度,很难想象当年是一块煤炭。我们世俗人看钻石,只会说钻石多漂亮多耀眼,但是我们总是忘记了它真正可贵的特点,就是它的坚强。经过多年磨练洗礼的律师,现在是无坚不摧,自身坚硬无比的晶石。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道的辛酸故事。这些坚硬无比的晶石,就成为我们法律界的精品。当我们拿钻石出来炫耀时,我们不忘在煤炭里还在煎熬的同行。我们要让他们相信,只要你坚持着,总有一天会成功的。结语这些年来,见到很多我以前辅导过的学生,都熬了出来。因为我跟他们都早年认识,所以都见过他们煤炭的日子。虽然今天你看见他们钻石的外表,但是他们其实内在的心没有改变。依然是一样勤奋,一样是谦虚踏实地工作。这就是我们的法律专业,我们无论在任何一个岗位,初级或高级,都是忠于本分。祝各位CLECSS 律师朋友们,无论在煤炭或钻石阶段,都能好好过自己的法律人生!【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

【CLECSS 361】律师如何应付麻烦客户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今天已经到第361 篇了,还有4篇,就一年了!想起这多CLECSS读者支持,这么多无数早起的早上,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对于去年开始关注CLECSS 公众号的读者而言,你看到的是过去一年我写的文章。但是真正值得我骄傲的,是过去8年来一种对推广中国法律教育推广的坚持。今天我们换个话题,谈谈“麻烦客户”。所谓“麻烦客户”,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懒惰,第二种专业水平不高,第三种凡事跟你争吵。(一)懒惰假设作为律师的你自己很勤奋,但跟你对接的法务做事很散漫,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对法务而言,生意不是自己的,就不一定每个法务工作时都那么勤奋。如果你每每把文件做好,意见做好,等待对方的回馈,但对方反应很慢。那就要想想办法,例如必要时候是否直接跟公司的商业团队直接对接。在处理好跟该法务的前提下,直接绕过对方联系商业团队。如果对方真的是懒惰的话,他其实也可能想做少一些事情,未必反对。(二)专业水平不高有一种情况,其实对方人很好很Nice,但就是专业水平不高。例如,该法务以前是一个小律所出来,没有接受正规的培训,又或者那个商业团队不懂法律,跟他们很难沟通。对于一个专业水平低的法务来说,大可以跟他慢慢解释,因为他有基本的法律概念,就是可能对某个专业的领域认识不是那么深。对于其他业务团队来说,可能真的比较难沟通,最终你把自己的论点和立场清晰交待过就可以,至于最后他们听不听,或明白不明白,就beyond 你的control 了。(三)凡事跟你争吵这种情况又可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他要证明自己的价值,所以突出诸多意见,但那些意见是“为说而说”。另一种是真的从商业利益出发,商业和法律往往存在矛盾和冲突,所以时不时跟你争吵。面对第一种情况,也是有效地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不必真的跟他吵起来。第二种情况,其实对方也是从商业利益出发,应该易地而处,多体谅对方的处境,在不违法的情况下保持弹性。但律师毕竟有对法律尽忠的责任,所以在不能退让的地方还是不能退让。结语在我们律师执业生涯中,总会碰到几个麻烦客户的。他们磨练我们意志,训练我们耐性。所以我们都很应该感谢他们。经过几年艰辛后,自己就会变得更强大。以后就会更懂得应付客户。在此祝所有跟CLECSS 一起成长的朋友都变得更强大,我们要是能有包容之心,把这些麻烦客户都变为我们的好朋友,那就是更上一层楼了!

【CLECSS 360】三塔(5): 访谈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今天五月二十日。CLECSS 很高兴继续连载“他/她不想说”的原创故事《三塔》。在《三塔(5):访谈》,陈克律师会接受访谈,谈谈他的执业感受和对行业看法,大家不容错过!大家要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可以用微信搜狗(weixin.sogou.com),搜索【CLECSS #299】,【CLECSS #315】,【CLECSS #330】,【CLECSS #345】,重温《三塔》的前四章。(作者:他/她不想说)原创虚构,独家连载。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谢绝转载,多谢配合。作者:非常感谢,陈律师!谢谢你今天和我午饭并愿意接受此次访谈。陈克:拜托,我能拒绝么?我只是你笔下一个虚构的人物,你想怎么写我都得配合。不是吗?作者:哈哈,不要酱紫。偶尔从故事的叙事顺序里跳出来用这种方式解释背景、表达人物也是一种技巧。文学,文学嘛。则样,我们模仿一些脱口秀的套路,先来一轮快速应答如何?陈克:咳,你想咋样就咋样吧。Please go ahead.作者:你是单身?陈克:对啊,未婚。作者:有女友吗?陈克:没时间恋爱,现在没有。作者:为什么没时间恋爱?陈克:你病啊?做律师时每周bill五十小时以上,哪有时间约会?升了合伙人以后天天都在想指标,继续bill,还得把所有私人时间放在业务开拓(BD)上。现在就算见了漂亮女性,第一个内心想法也是:“可能成为客户吗?”你说咋谈?对了,你到底考虑不考虑在这部不怎么样的小说连载里加个女主角吗?作者:不要激动,不要激动。来,下一个问题,说说你平时主要靠什么方式解压?陈克:晚上跑步,沿着陆家嘴往北跑,看到对面杨浦的大仓库再跑回来,反复跑。作者:晚上不出去应酬而是跑步?陈克:晚上应酬现在少了。好像客户和潜在客户里喜欢晚上出来应酬的越来越少,很多都是有家的,晚饭大多都约不上。作者:你觉得这是个趋势吗?我指晚间应酬的场面越来越少?陈克:我觉得是。现在好像吸烟、喝酒的商业人士都少了。很多职业人士也开始回归家庭,知道自己赚得再多也无法补偿家庭的付出,也知道再拼也还是身体重要。另外,接触的不少业务执行和决策层都出现了低龄化的倾向,更加难玩到一起。至少,在上海好像有这个现象。作者:这点我持保留意见。对了,老唐现在身体怎么样?陈克:快出院了,但医生说至少在家静养半年。卒中的恢复会比较慢。作者:那你和柏恒所Charles的会议准备了怎么样了?陈克:他一直在出差,估计下周能见上。我和文昊、Claudia都在商量具体策略和应变。哦,Claudia要我和你说,你如果再未经同意就像《三塔》第三集里那样胡乱描写她的心理活动,她和你没完!作者:。。。虚构啊!文学,文学嘛。对了,我们一开始就写到你现在有较大的BD压力。似乎对于你这样年龄的合伙人或高级律师而言这是全世界同行共同面对的难题。不少人像我,这关过不了也就转了法务,一了百了。作为一个有若干年经验的授薪合伙人,你对业务拓展有怎样的理解呢?陈克:理解?只觉得很难啊。作者:不妨说说?陈克:刚升职,换了名片,我就天天约不同的人吃饭:客户、过去的客户、未来可能的客户。天天吃。秘书选饭店、排路线,弄到想吐,因为实在不知道怎样翻花样。但基本没有成效,除了收到几句口头的恭喜。作者:所以你不认为“title”和过去积累的经验是BD的法宝?陈克:肯定不是。事实上,我最近体会到:BD与其说是人际网络、饭局和社交的集合,毋宁说应该是持续不断的研究和策略!作者:好、好、好,本篇的戏肉来了。快说,这个研究和策略你是怎么理解的。陈克:还没试过。但其实那天准备权益合伙人升迁会议时我再次整理了思路,考虑了15年下半年我想做的BD安排。我觉得技术上来说BD是有步骤的,简单说是六步曲。作者:还六步曲呢。。。这和我高中数学老师讲的解方程式好像。哪六步呢?陈克:一得是定义你的“理想执业领域”。也就是知道你想卖什么,你能卖什么?你也知道,corporate律师基本啥都能做。从柏恒出来以后,拿了中国执业证,我也不是没做过诉讼仲裁。尽管能力上啥都能做,但我觉得任何律师千万不能真的以为面对的客户会啥都从你这里买。自己必须得知道自己什么活的质量在市场上是什么等级,大致能吸引怎样的客户。这是个定位的问题。作者:有道理,现在“万金油”律师其实好多。我接待外部律师,一听到对方说“咱啥都能帮上你”以后,就不大想继续和他聊天了。陈克:第二步会比较花时间。就着自己的所有优劣的业务能力分类,律师得想象出一个细分的虚拟客户群。举个例子,假设基金业务是我最强的,黑石等基金巨头是否可以是我的主攻客户群?诉讼肯定不是我的主业,所以想象的客户群或许只是常年顾问的公司的一些劳动或合同款纠纷。作者:这个确实比较花时间。似乎是在设计一个电子游戏的赶脚啊?陈克:有点像,英文那词儿叫“MAPPING”,画地图。当然,不是指尿床咯。作者:噗嗤!这个我懂,继续说。陈克:第三步就是把这个想象的客户群细分和真实世界连起来。找个秘书,帮你排个表格,列上一、二、三等不同客户群,同时按假定需求细分,放上的信息越多越好。男的放上爱不爱高球、手表、夜总会?女的放上爱什么化妆品,初次见她背过啥牌子的包包?有孩子的尽量知道孩子的生日,没孩子尽量知道个人有什么爱好。最基本的,尽量知道他们住哪个区域,以便随时安排“偶遇”。作者:大数据啊,牛!!陈克: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情报工作那么容易么?第四步,会回到律师手里,盯着表格里的信息和分类,尽量进入他们分别的圈子。LinkedIn、讲座、论坛、微信公众号、俱乐部、周末聚会,只要是和自己的分类契合的,有钱就上,没钱更要上。一定无所不用其极。作者:这活不能找助手或者秘书做吗?陈克:不行!!律师说到底还是一个个人经验为主的业务。所谓“庙门”和“旗帜”意义都不大,至少唐仑所不能光靠牌子来揽客。得按个人或小团队为主体逐个穿插入这些细分的圈子。然后是第五步。这个第五步,其实Charles在这方面绝对是天才!作者:你说柏恒的Charles,那个300斤的胖子??陈克:恩,是他。他除了很厉害的文本能力之外,有两个非常强的绝活。一个是:电梯对话(Elevator Talk);一个是:随机却正确(Random and Correct)。作者:等等,我拿支笔记下来。电梯对话是指?陈克:电梯对话是说律师得随时面对不同的人能用两三分钟的时间说出让对方impressed的话,好比电梯里和你的潜在客户偶遇,他出了电梯还能想起你和你的执业领域,这样才有戏。作者:这得练吧?哪有人可以信手拈来,舌灿莲花啊?陈克:是的,得练,但这种人真的有。你先别打岔。另外,随机却正确也很重要。很多时候会有潜在客户拿他们的问题来问你。大部分情况是他其实已经有了自己的顾问但想有个补充意见,或是没话找话,或是随手测试你一下。此时你穿着西装,端着咖啡,连手机都没法看,更别提当场查北大法宝。所以,能否几句话点到点子上,让潜在客户心里一震–“恩,这个律师靠谱”。这也是绝活啊。作者:这个我同意。我有时打电话给外部律师朋友,问一个我觉得很简单的问题,他们却先要反问我十来个背景问题才回答说:好,让我做个research查一下,一会电话告诉你。我基本不会用这种律师呢,感觉他根本不懂。陈克:这个不是靠短期练的,得积累。而且也不是每个领域都可能做到。但Charles牛的地方是他以前搞过中、美、欧比较法研究。所以对他而言,所有的法条和合同都只是某一种监管或商业需求核心的外延表现,万事对他来说只要他能判断需求的实质,无论法条的理解或合同的诠释都可以万变不离其宗,这就是功夫了。作者:腻害!腻害!!陈克:第五步的最佳效果是通过前四步的分类和布局,以最有效的沟通使潜在客户意识到律师能提供的服务和价值。如果前五步都成功,第六步就直接了:报价。当然报价是门艺术,这个东西我还在研究,讲不清,讲不清。作者:不会啊,我觉得你这个年龄能把业务拓展研究到这个地步已经好不容易啦。绝对是人才啊!!陈克:…不是,不是,这是别的专业人士写的文章…我就把标题翻成了中文而已。我都还没开始具体试,效果不明啊,哈哈哈!作者:你玩我!!你还要不要女主角了!!陈克:姐,还是加个女主角吧!现在写书、编剧、拍电影,哪能没恋爱戏啊?人家绿巨人都和黑寡妇大手牵小手了,冯绍峰和倪妮都在玩分手了,黄晓明和AB都在闹结婚了,你在这每月描绘两次30来岁单身男律师的心路历程,谁看啊?作者:很难啊,我也不是很有经验的写手啦。6月5日刊之前容我再想想,再想想,再想想,好吗?陈克:那我期待着。待续,逢每月5日及20日刊载,作者加班则相应推迟。【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

【CLECSS 359】法律界为什么这么看重名校出身?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这两天有刚加入CLECSS微信群的群友问,为什么有些群友在昵称写上学校,有些不写,但写出来的都是名校。虽然事实上大多数CLECSS的群友都是从名校毕业,知名律所工作,但是我们在挑选入群时学历并没有视之为唯一标准。我们更看重每一个人的潜力和个性。就好像以前我申请商学院时,斯坦福要的人的背景都很多元化。今天我们首先看看法律界为什么看重名校出身?我只是道出一个社会现状,并不代表我同意这个现状。名校的学生一般表现得更有自信客观来说,成功的法律界人士,不一定是名校出身。但是,名校毕业生的成功比率较高。正因为你有很多优秀的校友,走出来说自己是XX 校毕业的较有自信。而往往,这种自信就是你在面试中取胜的关键。最近常从合伙人朋友听到,很多申请者都喜欢把自己的本科学校(如果本科学校不是名校)在简历低调处理或甚至不提,而会Highlight 亮丽的名校硕士。其实这个也是缺乏自信的表现。你成长过程中,以前经历过的事情都是事实,不妨君子坦荡荡,把事实写出来。你刻意不写或不提,反而显出自己没有自信,面试官是一般不喜欢没有自信的申请人。法律界本来看重人脉关系有些律所考虑申请者的学校,也是因为这一行本来就是靠人脉,而校友关系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人脉。例如如果你是北大毕业生,很多牛所的同事是校友,工作起来可能比较方便。对于一个合伙人而言,招了一个哈佛毕业生,走出来跟客户说,这位XX 律师是哈佛毕业的,客户也可能会另眼相看。所以名校在刚出道时有优势。但是,最终成功的不一定是名校生虽然法律界看重学校出身,但客观上我们发现很多成功的法律界人士都不是名校出身。事实上,如果因为一个人不是名校出身,就不给他机会,就太不公平了。首先,如果你不是名校毕业的,必须要不亢不卑,我就是ZZ学校出身的,Who Cares?然后努力把握自己眼前的机会做得最好。事实上,我过去几年,看到很多情况下,名校标签反而有时候成为了包袱,例如这份工作是否跟自己的名校标签不Match 等,但反而有时候,非名校毕业的,没有包袱枷锁,更能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把握不同的机会。例如,如果卖薄饼很赚钱,但一个名校生不屑于卖薄饼,但一个非名校生就会敢于尝试。结语这么多年来,我更欣赏的,是年轻律师和学生的自信和胆识。你是否名校出身,我很多时候知道便是,好像知道你的名字一样。但你是否值得交朋友,将来潜力有多大,是看你的行为,“What you do” defines “who you are”。你是否名校出身并不重要,最重要是你做了什么。期待更多更多有志气的年轻法律人加入CLECSS 的大家庭!

【CLECSS 358】律师出差:飞行者的心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周末完成了上海的《法律,英语和人生》讲座,昨天晚上飞回香港。昨天在飞机上想,过去几年在飞机上飞来飞去,有时候真心觉得累,但是有一些更大的理想支持着自己。所以无论怎样辛苦,人生的飞行旅途会继续下去。小时候坐飞机以前小时候家里没有太多钱去旅游,第一次坐飞机是我初中去北京旅游那次。后来每次坐飞机,都会数着自己这次是第几次坐飞机。在我大学去清华读暑期班那一次,坐在我身边的同学坦然告诉我,其实她是第一次坐飞机的。那时候我就觉得有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感觉。因此我每次做飞机,都有一种很珍惜的感觉。后来去了美国读书,回国后工作出差,周末在中国各个城市去做讲座,不知道飞了多少次。后来就没有继续数“坐飞机的次数”。不过真的很怀念小时候坐飞机的刺激和新奇感。律师出差很多律师很怕出差,但是我却很喜欢。可能因为自己是单身,所以可以随处飞,没有牵挂。每次去一个新的地方,我都好像探索者一样好奇。例如,别的律师一想到去山西太原,就不会想去。但对我来说,反正没有去过,去那里去看看很不错的。每次出差,你都可以了解到一个新的企业,例如你可以到煤矿走走,了解一下煤矿的运作。这就是我写【CLECSS #322】《煤律师的“后律师”生活》的背景。你可以跟公司的管理层谈谈,了解他们行业上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总言之,律师每到一个新地方,就是一个新学习。我个人很喜欢那种到处飞的感觉。在旅途中,其实也很自由的,当你把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好后,自己可以随时睡觉,看书或去当地餐馆逛逛。飞行者的心这种出差飞行的感觉,跟CLECSS Think Big; Do Big 的精神很吻合。我们都不甘于把自己困在一个城市。我们的心每天都在飞行。我每次去中国各个城市做讲座,都对每一个旅程很期待。到了一个城市,跟当地的年轻律师和年轻学生交流,都给了我很多思维。所以纵使过去八年花了多少钱买飞机票,这个也觉得很值得。正当每一位其他香港朋友放假都去国外旅游时,我就会跑到中国不同的城市做讲座。我如果飞到海外度假,住个五星级酒店,有5天很美好的回忆,但是,我去了中国的城市做讲座,留给我的,不只是一个5天的回忆,而是一件一辈子值得自豪的事情。所以我喜欢飞,就是体能上感觉多累,但内心还是很快乐的。结语无论是工作出差,还是CLECSS讲座,我都享受那种飞行的感觉。因为每次飞行旅程,都带我去一个新地方探索。不能担保每次飞行都收获丰富,但无论是一个愉快还是不愉快的经验,都是人生的一部分。我以自己作为一个法律界的探索冒险家为荣,也希望中国法律界的年轻一代,也能保存这种“飞行者的心”,到世界各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一起为中国法律界继续努力!

【CLECSS 357】律师应该把微信号给客户和同事吗?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昨天的《法律,英语和人生》讲座顺利完成,感谢昨天出席讲座的CLECSS 朋友们!还记得我在上次Evernote 的讲座《律界精英的工具进化论》提到大家要考虑清楚,是否给微信号给客户和同事。今天我们继续深化这个题目。黑莓的诞生改变了律师/客户/同事的沟通方式还记得我2006 年美国JD 毕业进了律所,过几个月后,公司便发出通知,每个Associate level 以上的同事,会获分配一个黑莓。根据律所的政策,律师可以选择要或不要。那时候,黑莓是一个身份的象征,因为那时只有国际律所的Associate 以上的律师才会有黑莓,那当然是要了。一开始用黑莓,噩梦就开始,无论你在吃饭,在睡觉时,黑莓的红灯都在闪,那你就知道有客户/同事在找你,弄到你寝食难安。最大的改变是,客户/同事对你的期望改变了,以前下班后,那就唯有等明天了,现在都是24小时候命状态。但毕竟这是你工作上的电邮,说到底还是跟你私人电邮是分开的。只要自己内心划清楚界线,还是可以把工作和私人生活分开的。微信与私人生活在几年前,我还是常用MSN的,但我都不会让客户和同事有我的MSN。后来,微信的诞生,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更快更直接了。因为微信是直接融入私人生活的,你把微信给了客户和同事,也是把自己的工作带进了私人生活。自2007年,我在工作上因为CLECSS 和土兔网为我在律师圈中带来的知名度,所以在工作上碰见的律师同行,都大部分都会认识我,这个有好处和坏处。好处上是大家都知道我是谁(很多是我的读者),在工作上就没有那么苛刻。坏处是我每周到了哪里去演讲,大家都知道我的行踪,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私人生活。所以我一直以来都是尽量不给微信给工作合作伙伴的。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律师现在越来越难拒绝把微信号给客户/同事。如果你说,“我平时很少用微信的”,客户会说,“X 律师,都什么时代了,你还不用微信?”。“你就是不用微信,现在就要开个帐号!否则我怎找到你!”所以现实上,律师面对越来越大的压力,恐怕不给微信号也不行。但是,我们至少能做到两点,在朋友圈把客户/同事屏蔽掉;又或者,专门为工作开另一个微信号,这样的话就能把工作和私人生活分开。结语这些年,我倒是习惯了做人坦荡。所以就是让全世界知道我这周末来了上海,倒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人生做事,但求光明磊落,是自己做的事情,就不怕承认。但是,人生在世不只是工作,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给不给微信给客户/同事,重点是这个会否影响了自己的私人生活?如果你本来心态就是工作等于生活,生活等于工作,倒也没所谓。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人生总需要要留一些私人空间给自己。在此祝愿所有CLECSS 律师朋友们都找到自己工作/生活的平衡点,好好过快乐的每一天!

【CLECSS 356】法律事业之好胜之心 (The Winning Heart)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在去机场的路上,一边写这篇文章。上海的CLECSS 朋友们,下午《法律,英语和人生》讲座见!很多朋友问我,CLECSS 讲座怎样可以坚持了八年,CLECSS 微信公众号坚持了一年,这个很大原因,跟“好胜之心”有关。“好胜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律师这种对抗性职业更甚。但是随着年长,对于这个“胜”字,会有不同体会。一般人(我小时候)对“胜”的定义从小学开始,大家就开始习惯争第一。哪个学生考到第一名,谁拿到奖学金,谁考进了名中学。到了中学,正如我在【CLECSS #348】《从英语ABC 到国际化)》里提到,我就读的圣保罗男女中学,每一科都有排名,所以每次读书就为了抢那个第一。至于法学院(尤其是西方法学院,等级荣誉(英式)和GPA/排名(美式)对于一个年轻法律人初出来的事业至为重要。在英式系统下,会直接影响你是否能进MagicCircle/Silver Circle 实习,而在美式系统下,会直接影响你是是否拿到BigLaw 的Offer。这样打败别人,争取考前的排名,是我们小时候对于“胜”的定义。但当年日渐年长时,你就会对于“胜”有一种新的体会。以后是我对“胜”的新定义:胜是比别人走得前(这个包括创新,而不是在固有的规则下击败对手)成长中,慢慢会意识到,社会竞争那么大,如果你在固有的规则跟别人抢仅有的资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像法律这样相对传统的行业,有多市场都被资深律师所垄断。在我20岁以后,就明白到,赢,不一定要在固有的游戏规则打败别人。你可以创一个新的领域,那你就是那个领域的第一,不一定要在一个固有的领域取得第一。例如,在我法律刚出道时,那时候基于历史原因,很多香港人都去英国读书,争进一个英国律师事务所。我在想,为什么我跟你们去抢这个Pool?然后在大部分人还没有意识到美国律所在香港的潜力时,我就毅然去了美国读JD。这样,我就成为了香港非常少数的拿到香港律师拍后再去美国读JD 的香港人。回国后,因为当时在美国读JD的香港人比较少,找工作也比较顺利。拿到的美国Pay,甚至比很多当年最顶尖的香港法学院同学在Magic Circle拿的工资为高。所以,这让我深深明白,赢,只要在你创新一个领域就可以,你在那个领域取得第一,也就是第一。后来,我继续做了很多创新的事情,包括CLECSS。我可能是少数在全国推广法律教育的香港人,其后CLECSS从一个法律教育讲座发展为一个很大的全国性律师群。我去美国斯坦福商学院念硕士,学习商业创新,也是少数法律人的先行者。胜不一定是打败别人,而是自己取得成就另一点就是,我们要赢,也不一定要打败别人,我们自己取得成就就可以。事实上,很多时候,你和别人做的事情没有可比性。例如,你朋友的梦想,是要做一个大律所的合伙人,而你的梦想是要推广法律教育,做中国其中最大的律师群。那你最终能做到你所做的目标,那按你自己定下的目标,你也是“赢”了。所以说,赢,不一定要打败对手,而是可以“双赢”的。结语各位CLECSS 朋友,在我们法律事业发展中,我们需要远大的梦想并把它实践出来,这就是我所定义的赢。如果你在传统领域创新,就是赢了漂亮的一仗。这次过来上海做《法律,英语和人生》讲座,希望能见到更多有“好胜之心”的法律年轻人,让我们在法律路上一起Think Big;Do Big!【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

【CLECSS 355】客户们,请记得对律师好点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不经不觉,CLECSS已经来到第355篇,接近一年了。估计我们是唯一(或极之少数)100%“原创 + 首发”的法律公众号,到了第365篇时,真的要好好庆祝!今天我们讨论到律师和客户的关系。有很多律师朋友们发现,现在的客户越来越凶,觉得自己给了钱,可以随时使唤律师。CLECSS 在此呼吁各位客户,基于以下原因,要对客户好一点:律师们工作得很辛苦客户们,当你每天在吃晚饭时,其实你的律师们还在办公室埋头工作。当你准备上床睡觉时,你的律师们还在办公室加班熬夜。所以律师是你最好的朋友,因为他分担了你的工作,让你过上正常的生活。正因为律师工作时间长,非常劳累,你也不要对他们太苛刻了,如果他们在文件上有何疏漏,应该尽量以包容之心待之。他们这种敬业乐业的精神,也值得我们敬佩。所以律师,是一个值得你真心尊重的专业人士,而不是一个你给了钱就可以随时使唤的人。跟律师打好关系,自然工作顺畅工作效率是否高,很视乎客户和律师之间的关系。如果客户很凶,导致律师不想找客户通电话,不利于工作的沟通。例如律师需要审阅某份文件,如果大家关系好的话,律师就直接打电话过来问你要了,有很多事情也可以用电话直接沟通。但是如果关系疏离律师自然就按程序本子办事,每一次都发个很正式严束的电邮给你,这样一来一回,耽误了不少时间。所以,客户们,如果你觉得跟现在的律师关系不够Close,不妨多约他们出来吃饭,一起活动,以后沟通更顺畅。对律师好点,他们更能真心帮助你律师和客户的关系,说白的,很大程度上是钱银关系。所以如果律师跟客户的关系不是特别好,很大程度上律师就是把基本的服务提供了,而客户就把律师费给了。但是如果客户跟律师关系好,律师往往会替客户多着想,例如这个服务客户是否真的需要呢,如果客户不是真的需要,律师作为客户的好朋友,会真心跟客户说实话,而不是为了赚钱把活做了。如果大家关系好,律师就不只做基本的服务,他跟会从一个好朋友的立场想想这样对你最好,替你想出最好的方案,而不是把基本的文件做了就了事。结语各位CLECSS朋友,今天你可能做乙方(律师),但有朝一日,你可能就变成甲方(客户)。那时候,作为客户的你,请记得对律师好点。做律师艰辛的日子,你也经历过,那时候你可要学懂体谅,易地而处。甲方对乙方好,工作也会顺畅一点,乙方更能尽心尽意替甲方办事。最后,不算别的,就是律师为国家社会建设牺牲那么多,都是我们真心值得敬佩的职业。所以客户们,从今天起,请记得对律师好点!上海的CLECSS 朋友们周六下午讲座见!【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

全部 / 共有1494篇文章